紧机会跟中国亲善,而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则遭到疏远,也失去了挑战中国霸权地位的机会。
问题是,再不乐意,德意两国也不可能表示反对。
要知道,至少在表面上,刘伯恩的提议是在维护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没有足够实力的弱小国家的利益。
如果战后的世界依然是弱肉强食,小国在遭受了侵略与奴役的时候根本没有地方去寻求正义,那么与战前的世界又有什么分别呢,而那些在战争中做出过贡献,满怀希望加入同盟国集团的小国,又如何接受这样的结果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主动提了出来,等于承担起了保护弱小国家的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德意的领导人怎么想,也不可能反对。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候反对刘伯恩的提议,反对组建国际机构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反对赋予弱小国家与强国同等的权力与义务,反对弱小国家拥有dú lì话语权,就等于把所有弱小国家推入中国的怀抱。
显然,这是德意当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甚至可以说,只要德意领导人提出反对意见,刘伯恩就会抓住这个机会,把德意排除在新的国际秩序之外,使之彻底孤立。
德意不反对,大会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如何来组建这个国际机构。
当然,关键是这个国际机构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以及责权范围,还有各个成员国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个国际机构对dú lì国家是否拥有强制约束力。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这个国际机构是否有权通过包括军事在内的手段,去制约,或者是打击某个国家。
只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
这就是,这个国际机构的基本行事原则,即必须为之制定一部类似于国家宪法的基本规章。
显然,这是一项很考智慧的工作。
所幸的是,在同盟国集团中,并不缺聪明人。
做为国家领导人,各国首脑只需要明确基本立场,而具体的协商与谈判工作,则由专门人员负责。
当然,这些与顾祝同这样的军人没有多大关系。
参会的,不仅仅有各国首脑,还有陪同前来的其他人员,其中就包括了各**队里的主要将领与统帅。
让顾祝同颇感意外的是,他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当然,来找他、或者说是来拜访他的,都是其他国家的军人,主要是海军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