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米内特的战斗让陆战队意识到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是个不小的威胁。*
为此陆战队不得不对进攻战术做出调整第三陆战师向左转向直接面向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第五陆战师继续向前推进而第三十二陆战师则加速跟配合第五陆战师攻打彭萨科拉。
从某种意义讲在贝米内特遭遇美军第四十一装甲师的侦察部队不算坏事。
主要就是至少证明第四十一装甲师还在布鲁顿没有南下前往彭萨科拉因此守卫彭萨科拉的军队中没有装甲部队。
如果能用一个陆战师应付第四十一装甲师另外三个陆战师肯定能打下彭萨科拉。
五月十三rì第五陆战师抵达彭萨科拉郊外。
在经过了贝米内特的那场小规模战斗之后第五陆战师在推进中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军似乎全部退回了彭萨科拉。
当然这不见得是坏事。
美军退守彭萨科拉为陆战队省去了很多麻烦比如第五陆战师可以继续向东推进把攻打彭萨科拉的任务交给第三十二陆战师与第三十一陆战师。在此情况下美军根本无法增援彭萨科拉。
五月十五rì第三十二陆战师对盘踞在彭萨科拉的美军发起了进攻。
这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攻坚战。
从一开始美军就打定主意死守彭萨科拉绝不与中**队在野外交战也绝不离开防御阵地一步即便是战术反击的规模也非常小而且反击目的非常有限根本没有试图击溃中**队。
也就是说美军纯粹是在拖延时间。
显然这也正是施蒂芬森的防御目的。
问题是。[]这种坚守防御战术根本行不通。
不可否认美军预先构筑的防御阵地给中**队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第三十二陆战师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就损失了近三十辆坦克战车还有数百名官兵阵亡而推进距离连五百米都没有。照这个样子打下去就算把第三十一陆战师也算在拼光了两个陆战师之后。也未必能够占领彭萨科拉。
只是第二天的战斗就不一样了。
在搞清楚美军的防御部署之后。陆战队加强了火力打击特别是炮火打击甚至还专门派来了一支火力支援舰队。
火力打击增强后美军就守不住阵地了。
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陆战队的推进速度依然不是很快每天在五百米左右而且进攻集中在白天进行。夜间则转为防御而美军通过夜间的反击行动往往能够夺回一些被陆战队占领的阵地但是战斗伤亡下降了很大一截十六rì只有不到两百名官兵伤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