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况激烈也许会达到三百万吨。
当然顾祝同没有这么乐观在他看来即便储备五百万吨燃油也不过分。
只是运输与储备燃油有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
比如把运到的燃油存放在什么地方?
要知道古巴与波多黎各都没有大型油库美军在港口修建的油库最多只能储备几十万吨燃油而且这些油库都遭到了破坏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修复而新建油库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显然顾祝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用。
为此顾祝同只能让油轮来储备燃油即油轮在到达目的地后并不卸货而是留在港口里面在需要的时候才卸货。
所幸的是在攻占了古巴全境之后有足够多的港湾来停放数百艘油轮。
猪湾、西恩富戈斯湾、圣地亚哥港、关塔那摩湾都有辽阔的水域此外波多黎各的两座港口也各能容纳几十艘油轮。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用古巴北部海岸线的港口以容纳更多的油轮。如果以安全为目的则可以让大多数油轮留在巴拿马的科隆港或者是运河南面的巴拿马湾在有需要的时候再前往古巴。
当时最严重的问题不是燃油储备不足而是储备很不均匀。
为了满足战略轰炸储备在古巴的大多是航空汽油而用于海军战舰的重油与用于坦克战车的柴油都非常有限。
显然这与接下来的作战需求完全相反。
在登陆作战中舰队承担着重要的作战任务此外还需要为各种各样的运输船只提供重油因此重油的消耗量是最大的。要知道一艘快速战列舰一次就能装几千吨重油而且最多只够全速航行几天。登陆成功之后进入地面作战阶段而此事坦克战车的燃油消耗量将急剧增加。一辆中型坦克一次能用掉差不多一吨柴油而且只能跑三百多公里平均每两天就要补充一次而一个陆战师有数百辆坦克战车还有更多的吉普车与卡车在战况激烈的时候平均每天的柴油消耗量在两千吨左右。如果投入十个陆战师每天将用掉万吨柴油。
当时战区储备的重油不到十万吨柴油更是不到五万吨。
显然顾祝同需要更多的重油与柴油。
相对而言重油容易补充。主要就是重油是石油粗加工的产物而一些质量较好的原油甚至可以直接当成重油使用。比如产自北海的轻质原油就能直接用在战舰的锅炉而产自海湾地区的优质原油只需要进行脱硫处理就能用在战舰。也就是说重油比其他成品油更易生产产量也更大。
真正麻烦的是柴油。
柴油的生产工艺比重油复杂得多而且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