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二十六章 炮击战术(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69 字 2021-06-11

途同归,形成了较为相似的战术。这就是,在炮战中,首先要对付的就是敌舰的主炮。

当然,这种战术有很强烈的时代背景。

这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舰队的交战距离都不会太远,大多数时候在十公里左右,超过十公里已经算得上是远距离炮战了。此外,舰队决战大多在白天进行,当时的战舰并没有在夜间作战的完善手段。如此一来,依靠jīng密的光学设备,战舰上的炮手就能够瞄准敌舰的某个部位。

此外,在基本战术上,齐shè并没有成为cháo流,大部分时候都是各个炮塔,或者是靠在一起的几座炮塔同时开火。如此一来,也就不可能要求所有主炮都瞄准同一点,而是会有两个或者三个瞄准点。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打击敌舰的主炮最为重要。

说白了,如果能够摧毁敌舰的所有主炮,就算没有能够击沉敌舰,也能够赢得胜利。

相反,如果向敌舰的舰桥开火,就算炸掉了舰桥,敌舰也会开火还击,而且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正是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一直坚持使用双联装主炮炮塔,因为这可以在主炮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把主炮分散到更多的炮塔内,即便损失了一座炮塔,主炮火力降低的幅度也不大。如果采用三联装、甚至是四联装炮塔,那么损失一座炮塔,损失的主炮火力就相当可关了。此外,在“伊丽莎白女王”级与“复仇”级之前,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上,主炮都布置在三个点上,即舰首、舰尾与中部。此举的主要价值就是,敌舰必须瞄准三个点,如果把主炮集中在首尾,敌舰就只需要瞄准两个点,而同时瞄准三个点的难度显然比瞄准两个点的难度高。更重要的是,敌舰同时向三个点开火,那么每个点遭到的炮击强度就要比同时向两个点开火底得多,因此主炮炮塔被击中的概率就会等幅度降低,等于提高了主炮炮塔的生存能力。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皇家海军才改变了这种设计方式。

在其n3型战列舰上,就采用了与美舰相似的主炮火力配置方案,即在首尾设置三座三联装主炮炮塔。

可惜的是,直到英国战败,这种战列舰都停留在设计图纸上。

此后,英国皇家海军变本加厉,在“纳尔逊”级战列舰上采用了三联装主炮炮塔,而在“乔治五世”级上,更是破天荒的采用了四联装主炮炮塔。如果不是重心偏高,“乔治五世”级将拥有三座四联装主炮炮塔。

英国皇家海军的改变,也与cháo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