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之一了。
大战爆发前,他就是“河北”号上的舰长,只是因为得了一场大病,没有能够赶上大战第一年的战斗,结果他的舰长位置被别人抢了过去。等他康复出院,回到海军的时候,很多跟他同时加入海军的军官,要么已经升为了将领,要么已经调到了加重要的岗位上,而他仍然是舰长。
所幸的是,他回到了“河北”号上,并且晋升为海军上校。
赵壮飞接过指挥官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向英舰逼近,而是调整航向,让两艘主力舰进入了战列状态。
显然,赵壮飞很聪明。
英舰正在向东航行,就算他呆在原地,英舰也会送上门来。
随后,赵壮飞做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进行电磁干扰。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一种全的东西。
电磁干扰早出现在空战战场上,而且是在欧洲战场上,而且早的使用者是英国皇家空军。前面提到,在美国参战之后,美英就对德轰炸做了分工,英国皇家空军主要负责夜间的轰炸行动。如此一来,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要敌人就是德军的夜间战斗机、以及地面的大口径高shè炮。关键就是,不管是夜间战斗机、还是大口径高shè炮,都只有在依附于雷达的情况下,具有实质xìng威胁。对于进行高空投弹的轰炸机来说,功率再大的探照灯也有多少用处。结果就是,英国皇家空军首先想到,如果能够干扰敌人的雷达,那么轰炸机的作战生存概率就能大幅度提高。在一九四二年初,英国皇家空军就首次采用电磁干扰手段,让德军的防空部队吃了不少苦头。
很,这一招就被中国空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学会了。
当时,主要的干扰方式就是在高空撒布金属箔条,用其发生的电磁波,让敌人的雷达无法接收到战机发shè的电磁信号。
初的时候,中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电磁干扰技术。
道理也很简单,舰载航空兵属于战术航空兵,而且多在白天活动,没有必要对敌人的雷达进行干扰。
此外,海军也没有适合用来执行干扰任务的舰载机。
只是,到了一九四二年下半年,海军的观点发生了改变。
主要就是,雷达在战争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不但用于防空,还用于指挥炮战,因此干扰雷达不仅仅可以为轰炸服务,还能为其他作战方式提供帮助,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海军舰队的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海军开发出了抛洒式电磁干扰设备。
当时,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