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推动同盟国集团走向胜利的关键xìng力量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中德关系出现裂痕,那么就算能够取胜也要为胜利付出大的代价而这是双方都不愿意见到的也正是如此,就算中德已经出现利益分歧,但是双方都在尽量维护比如,在大陆战场上划分占领区的问题上中国就做出了让步,从而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无话可说在印度洋战场上德意志第二帝国也承认了现实,并且默认了中国在印度洋上的霸主地位此外,双方还通过其他方式,想方设法的增强在军事与政治领域的互信与合作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初,中德陆军就互派了军事顾问团,以此增强军事协作能力又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国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派遣了数千名飞行员,参与了对英轰炸行动做为回报,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向中国派遣了一批潜艇官兵,向中国海军传授破交作战的经验
只是,这些合作,并没有掩盖住中德之间的矛盾
最突出的,就是在中国向欧洲派遣远征军的问题上
早在一九四零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陆军总参谋长就主动提出,希望中国在一年之内向欧洲派遣一支规模不低于五十万的远征军,主要协助德军在东线作战当时,德军在东线打得并不顺利可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底,也就是约定的一年到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拒绝了中国的援助,提出中国陆军没有必要派遣远征军赴欧作战,只接纳了中国陆军提供的轰炸机飞行员
可以说,这件事情,让中国陆军很没面子
要知道,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总参谋长提出要求之后,吴铁生就很上心,甚至专门聘请了一批回国德侨,还组建了语言培训班,从陆军中jīng挑细选的选拔了五十万官兵,让其分批次接受了基础语言培训,而远征军中的军官,要么是归国德侨,要么是归侨后裔,都有着较好的语言基础
为此,中国陆军也花了不少经费
在装备上,远征军也比其他部队高一级,不但配备了清一sè的德械,甚至在训练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正式装备
要知道,当时中国陆军的训练营里使用的都是装备模型
可见,当时中国高层非常重视这件事
可惜的是,在远征军完成了组建、训练与组织工作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却以东线战况不再吃紧为由,拒绝了中国提供的援助
有趣的是,到了一九四二年年底,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战行动受挫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总参谋长再次提出,希望中国能够及时派遣远征军虽然这个时候,派遣远征军变得加便利,即不再走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