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三年开始建造,而“唐太宗”级的第二批占用着船台,因此几家主要造船厂已经没有多余的建造能力了。此外,在两批“唐太宗”级服役之后,即便除掉战损的航母,中国海军也有十一艘舰队航母可用,而美国海军的“埃塞克斯”级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服役,在一九四五年才有可能超过中国海军。也就是说,海军对舰队航母的需求迫切xìng并不高,如果“明成祖”级能够在一九四五年建成服役,就能够应对新的威胁,确保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依然有足够的兵力优势。
马尔代夫海战后,冯承乾立即批准了“白起”级的建造项目。
当然,前面已经提到过,“白起”级原本是做为快速战列舰设计的,而冯承乾批准的则是舰队航母。
说白了,冯承乾玩的是移花接木的手段,把建造快速战列舰的经费拿来建造舰队航母。
就此,大战期间中国海军建造数量最多、xìng能最突出、参与海战最多、收获战果最的舰队航母终于从设计图纸变成了现实。
事实上,“白起”级也是整个大战期间,中国海军中唯一能够与“埃塞克斯”级抗衡的舰队航母。严格说来,“白起”级的综合作战能力超过了“埃塞克斯”级,是大战期间最出sè的舰队航母。
相对而言,“白起”级最大的改动,就是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
受排水量限制,“白起”级与后来出现的大型航母有很大的区别,即依然只有两部液压弹shè器,一部安装在舰首起飞区的右侧,即一号升降机的前方,另外一部安装在降落区的左侧,也就是二号升降机的前方。也就是说,“白起”级的航空出动能力,只比“唐太宗”级稍有改善,主要就是升降机的布置方式更加合理,大大缩短了战机从机库到起飞点所花的时间,此外待飞区的面积也更大,因此可以让更多的战机在甲板上待命,减少了提升战机所花的时间。真正的改进,在回收战斗机上,即“白起”级在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后,降落区与起飞区隔开,而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整个起飞区都用来安放已经降落的舰载机,因此不会出现“唐太宗”号上那样的事故。此外,如果回收的舰载机不太多,即没有占用起飞区的停机点,那么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白起”级还能使用起飞区的弹shè器,让舰载机升空,具备了在回收舰载机的时候出动舰载机的能力。当然,在出动大规模攻击机群的时候,这种办法就行不通了。
由此可见,“白起”级主要就提高了回收舰载机的能力。
说得直接一点,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