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章 以小搏大(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38 字 2021-06-11

是个什么概念?

虽然二百四十毫米舰炮的最大射速达到每分钟四枚,但是实战中,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速度。道理很简单,实战条件比测试时的条件恶劣得多,而且需要遵守更加严格的炮击战术守则。比如,在测试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考虑提弹所需时间,而在实战中,就必须把提弹时间算上。按照中国海军的规定,炮塔内不准存放炮弹与发射药,每次开火之后,都需要从弹药库提升炮弹与发射药,并且在装弹之前关闭提弹通道的防火防暴门,避免在炮塔被摧毁后导致弹药库殉爆。

在以往的战斗中,防空巡洋舰主炮的最大实战射速都没有这么快。

对两艘快速战列舰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高强度炮击,加上炮瞄雷达提供的精确炮击数据,两艘防空巡洋舰的平均炮击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三。

事实上,早在第一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中国海军就发现,由雷达指引炮战,炮击命中率与射速并不成反比关系,反而是在较高射速的情况下,命中率有所提升,而较慢的射速并不有助于提高命中率。

道理也很简单,炮瞄雷达在获取炮击参数,也就是测量敌舰的距离与方位时,受本舰航行因素的影响非常小。相反,在使用光学测距与瞄准仪的时候,本舰的航行因素,比如航速与稳定xìng,都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炮击速度快,意味着单位时间射向敌舰的炮弹多,敌舰进行战术规避的空间就会变小,因此通过战术规避来避开炮弹的可能xìng就将大大降低。

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这十分钟里,“北卡罗来纳”号挨了十一枚炮弹,其中至少有七枚是高爆弹。虽然这七枚高爆弹没有能够对“北卡罗来纳”号构成致命威胁,但是打坏了战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前方的主测距仪、战术通信电台的天线,还炸死了十多名官兵,其中一枚直接击中后部舰桥的炮弹,就导致包括二副在内的数十名官兵伤亡,使得尾部炮塔暂时丧失作战能力。

“华盛顿”号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只被五枚高爆弹击中,但是装在前桅杆上的炮瞄雷达被炸毁。

这下,问题来了。

虽然“华盛顿”号上安装在后桅杆上的对海搜索雷达还在工作,并且在三点过五分左右探测到了四艘中国战舰,并且立即根据战舰反射的电磁bō,判断出了其类型,发现之前炮击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防空巡洋舰,而且瞄准点偏差了好几公里。但是“华盛顿”号上的炮瞄雷达已经被摧毁,根本无法用雷达来指引炮战,依然得使用光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