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是两头都照顾不到。
当然,配合攻击,也得有个先后顺序。
因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俯冲轰炸机有更好的灵活性,而且战舰上的了望员对高空战机的观察距离也最远,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俯冲轰炸机首先进入,吸引防空火力,掩护鱼雷攻击机进入。
只是,俯冲轰炸机不会立即发起攻击,而会分散成小机群。
这也是中国海军在战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虽然实战表明,大口径高射炮的作战效率比中小口径高射炮低得多,只有少数战机被大口径高射炮击落,但是大口径高射炮对大编队机群的威胁非常大,因此在进入大口径高射炮的射程范围之后,机群最好分散成小编队。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这就是,大口径高射炮往往是集群射击,即几门、或者几座炮塔由同一套瞄准系统指挥,向同一个目标开火,以增加弹幕密度。如此一来,任何一艘战舰上,某一侧的大口径高射炮,最多也就只能同时拦截两支机群。如果机群分散开来,有三支、甚至是四支,那么总会有一些小机群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发起攻击。
这次,中国海军的攻击机群就采用了这一战术。
首先进入高射炮射程的是俯冲轰炸机,而且在离“列克星敦”号还有十公里的时候,就分散成了三支四机编队。当时,在“列克星敦”号右侧只有一艘重巡洋舰,而该舰上的大口径高射炮只能同时拦截两支机群。
在俯冲轰炸机吸引高射炮火力的时候,鱼雷攻击机群也到达了。
与俯冲轰炸机不同,鱼雷攻击机全部集中到一起行动。
在用鱼雷攻击战舰的时候,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攻击方式。一是扇形攻击,即鱼雷攻击机群以横向编队飞行,每一架攻击机都有固定的航向,然后同时投下鱼雷,让鱼雷呈扇型射向敌舰。只要配合得好,特别是鱼雷的射角分配合理,那么不管敌舰怎么机动规避,总会有一条鱼雷击中目标。二是梯次攻击,即鱼雷攻击机以纵向编队、或者是契型编队进入,各自向敌舰发射鱼雷。这种情况下,敌舰就有可能通过机动规避,躲过所有鱼雷,但是只要机动规避失败,就会被多条鱼雷击中。
实战中,飞行员会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攻击方式。
一般情况下,如果敌舰的防空火力十分强大,而且没有受到攻击,依然有较强的机动性能,还保持着较高的航速,那么就会采用第一种攻击方式,即确保至少有一条鱼雷能够击中敌舰。如果情况相反,即敌舰已经遭到攻击,机动性能有所降低,航速也不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