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十二章 快马加鞭(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29 字 2021-06-11

出色的舰队航母,但是也有不少的缺陷,而且大多数问题都是由于排水量过小导致的。当然,这也与中国的造船能力有关。

所幸的是,中国的三大造船厂已经建成了五万吨级船台,可以建造更大的舰队航母了。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在大战爆发前就委托位于南京的海军舰船设计院,完成了新型舰队航母的设计工作。

与“秦始皇”级相比,新型舰队航母大了一整圈,标准排水量就达到了二万五千吨,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三千吨,飞行甲板的长度增加到二百四十四米、宽度增加到三十七米,几乎是当时船台建造能力的极限。

有趣的是,新型舰队航母的载机量并没有实质性提高,依然是标准的四个中队。

这与中国海军对航空作战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即航母的载机量再多,在航母的起降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战斗力并不会相应增加。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个波次最多只能出动两个中队的战机,那么搭载四个中队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增加第五个中队,而提高载机量避免会使航母的其他性能受到限制。

按照潮汐作业法,即一次性放出飞行甲板上的所有战机,并且在回收战机时把降落的战机置于飞行甲板前端,避免在回收战机的时候使用升降机,那么一次性最多能出动的也就两个中队的战机。

如此一来,继续提高载机量确实没有必要。

显然,新型航母增加的排水量,全部用来解决“秦始皇”级的弊端了。

比如,新型航母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而且厚度为七十毫米,在部分关键部位,比如升降机边缘、后端的加油点上方的厚度还达到了一百二十毫米,如果算上机库甲板所附加的装甲,水平装甲的厚度在一百二十毫米到一百七十毫米之间,几乎赶上了当时正在建造的几种快速战列舰。

又比如,新型航母首次设置了水下装甲带,而且一直从水线下方一米处延伸到舰底。当然,这道水下装甲带不是用来抵抗重炮穿甲弹的,而是用来防御鱼雷的。在增强航母抗击鱼雷打击能力方面,新型航母还采用了侧舷鱼雷隔舱,并且对侧舷舱室加固,设置了多道水密墙。

再比如,机库内的防火栅门又一道增加为两道,即机库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而且防火栅门的强度也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抗爆能力,对于抑制由于中弹而引发的大火,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只是,“硫黄岛海战”给了中国海军更多的启示。

虽然在“硫黄岛海战”中,中国海军没有损失一艘航母,甚至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