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出发,就得从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
别忘了,在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放弃了让日本割让大隅诸岛的要求,因此大隅海峡并不完全在中国海军控制之下。此外,大隅海峡离九州岛非常近,在战术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内,如果特混舰队经大隅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很容易遭到日本岸基航空兵袭击,危险xìng非常大。
这样一来,特混舰队就只能向南绕行。
如果从琉球群岛进入西太平洋,那么特混舰队需要十天才能到达日本本土南面,比从那霸出发多花七天。
这意味着什么?
多出七天,日本海军不但能够有条不紊的完成动员,还能集中全部主力舰,组建一支实力远超特混舰队的联合舰队。
要知道,在和平时期,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只是个空架子,即只有指挥机构。只有到了战争时期,日本海军才会把分散在各支区域舰队里的战舰集中到一起,组建与敌进行决战的联合舰队。
也就是说,日本海军需要几天进行动员。
这样一来,三天与十天就有天壤之别了。
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中国舰队能在三天之内到达战区,日本海军就无法完成动员,将失去主动权。如果中国舰队需要十天才能到达战区,那么面对的将是规模超过自己的日本联合舰队。
有这么多原因,冯承乾自然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问题是,那霸港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虽然经过了五年的紧张建设,但是那霸港依然比不上青岛,甚至跟上海的黄埔港、广州的南港与台湾的高雄港相比,都有很多欠缺。比如那霸港只能为万吨级以下的战舰提供维修服务,所有大型战舰的日常维修都得返回青岛进行。又比如,那霸港北面的普天间机场只有一条长度不足一千五百米的跑道,而且质量不是很好,加上港口与机场间的公路并没有拓宽加固,所以平常只能供舰载战斗机停留,如果舰载航空兵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还得飞回本土。
正是如此,那霸并不适合特混舰队长期驻扎。
当时,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促使冯承乾让特混舰队返回青岛。这就是,日本海军的四支地区舰队已经在五月二十日离港,而且新上任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也在五月二十七日离开海军本部。
这些迹象,让冯承乾意识到,日本海军已经有所防备。
显然,突袭日本海军肯定办不到了。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至少已经让舰队完成了动员工作,肯定能在战争爆发后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