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采用的是三十节弹板供弹,而不像其他国家的重机枪那样,用两百发弹带或者是弹链供弹,而这么做,主要就是控制重机枪的射速,避免消耗太多的弹药。又比如,日军在日俄战争中,尝够了迫击炮的苦头,却没有为陆军生产与配备迫击炮,而是大量配发小口径掷弹筒。这么做,也主要是因为掷弹筒更节省原料。
这种节约作风,甚至体现在了战术上。
比如,日军一直提倡拼刺刀,甚至规定在拼刺刀的时候,得退出弹膛里的子弹,而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样的规定。事实上,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陆军早就不提倡跟敌人拼刺刀了。说得简单一些,再厉害的拼刺技术,在机枪、铁丝网、堑壕与重炮面前,都没有用武之地。
什么都节约,如同谈得上战斗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日〗本陆军的一个大队,也就相当于〖中〗国陆军的一个营里,只有两tǐng重机枪、四tǐng轻机枪。这个配制水平,仅相当于大战初期的英国远征军,完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要知道,〖中〗国陆军的一个步兵营里,有一个营属机枪排,配备八tǐng重机枪,每个连都有一个机枪班,每个排还有一个机枪组,全营总共有八tǐng重机枪与十二tǐng轻机枪,火力强度是日军的三倍以上。
事实上,〖中〗**队的机枪配制不算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一个步兵营中有十二tǐng重机枪与十六tǐng轻机枪,而一些专门执行突击任务的精锐部队,一个营里有二十多tǐng轻机枪。即便大战后,德军对装备体系做了缩减,一个步兵营也有十tǐng重机枪与十四tǐng轻机枪。
可以说,在战斗力上,日军并不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