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章 工业时代(3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191 字 2021-06-11

据〖中〗国〖中〗央政府做的统计,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的一年里,德资企业在华投资就高达十八亿帝国马克,约和两百亿华元,相当于〖中〗国在当年获得的境外投资的百分之七十。

德资企业积极入华,也带动了其他国家的大企业。

比如,美资企业在这一年间的在华投资达到了二点四亿美元,占美国企业对外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二。

对〖中〗国来说,利用外资是快速发展的唯一办法。

当然,前提是做好控制。

对此,冯承乾提出了一个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的办法,即所有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必须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企业,而且〖中〗国本土企业所占股份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从而使〖中〗国本土企业能够在合作中发展壮大。此外,〖中〗央政府也将给予与外资合作的本土企业一些税费上的减免。

说白了,在鼓励外资入华投资的同时,还得鼓励与支持民族企业发展壮大。

从根本上讲,只有民族企业发展壮大,〖中〗国才能发展壮大。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资身上。

更重娶的是,外资在华投资,只是为了利益。

真正在为国家复兴、民族崛起做贡献的,只有民族企业,因此不管如何鼓励外资到华投资,都必须把民族企业摆在首位。

一年不算长,也不算短。

在这一年里,〖中〗国的民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而且部分有实力、有技术的民族企业已经发展壮大。

比如,由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江南制造局就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企业了。

到一九一九年中期,江南制造局已经改组为江南集团,下设造船、

钢铁、机械制造与军火等四家子公司,而设在黄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厂是〖中〗国最大的本土造船厂,江南钢铁公司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钢铁冶炼企业,江南军械制造公司则是仅次于青岛兵工厂的第二大军火制造企业,而江南机械制造公司则在一九二零年制造出了〖中〗国的第一台机车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七个能够制造机车头的国家。

越迈越快的工业化步伐,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工业布局。

到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在江南地区尽数由〖中〗央政府控制之后,国家工业布局成为了〖中〗央政府的头号大事。

七月,冯承乾回到北京,提出了“一江一岸”的工业布局战略。

说得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