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中做出正面贡献。
很明显,真要做出承诺,帝国的命运就交到奥匈帝国手上了。
问题是,德皇也不能拒绝。
在提出要求的时候,斐迪南大公明确提到,德皇能否在塞尔维亚问题上做出保证,将是德奥同盟的基础。
显然,如果德皇不肯做出保证,德奥同盟就将受到考验。
帝国能失去奥匈帝国这个盟友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与奥匈帝国分道扬镳,在意大利靠不住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
德皇必须做出保证,也必须防止奥匈帝国引发战争。
为此,在做出保证前,德皇明确提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支持奥匈帝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即奥匈帝国首先遭到俄国攻击,或者是俄国主动向奥匈帝国宣战,不然帝国将不履行承诺。
所幸的是,斐迪南大公也无法决绝德皇的要求。
德意志第二帝国离不开奥匈帝国,而奥匈帝国更加离不开德意志第二帝国。如果没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别说在巴尔干半岛,在其他任何地区,奥匈帝国的利益都得不到充分保证。
得到德皇的保证之后,斐迪南大公决定在半个月之后,针对巴尔干问题举行一场军事演习,地点就定在邻近塞尔维亚的波斯尼亚,以此证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决心,同时试探俄国的底线。
冯承乾收到消息的时候,斐迪南大公已经回到维也纳了。
得知德皇向斐迪南大公做出了保证,冯承乾非常震惊,因为他知道,正是这个保证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显然,德皇与斐迪南大公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
这就是,严重低估了俄国对巴尔干地区的野心,以及俄国可能采取的行动。
可以说,巴尔干半岛的问题,本来就是俄国的问题。如果不是俄国对巴尔干半岛怀有巨大的野心,认为巴尔干半岛在其势力范围之内,不允许其他国家插手,也就不会有巴尔干半岛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惨败之后,俄国急需一场军事胜利。
在沙皇看来,如果能够在对外扩张中取得一次重大胜利,就能有效缓解国内矛盾,让那些吵着闹着要改革的人闭上嘴。
在国际上,沙皇的这种想法有很大的市场。
别的不说,法国一直希望收回在普法战争中丢掉的阿尔萨斯与洛林,英国在想方设法的遏制日益壮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因此只要沙皇想借巴尔干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