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九章 一八九二(2 / 4)

帝国风云 闪烁 3264 字 2021-06-11

建造的战舰,被费希尔命名为“无敌”号。

也许,费希尔希望这艘战舰在海洋上所向披靡吧。

冯承乾知道,残酷的海战将彻底否决战列巡洋舰的价值,并且很快就会成为历史书上的教材。

随着“无敌”号开工建造,英德海军军备竞赛的热身活动总算是开始了。

虽然与后来的造舰比赛相比,此时的竞争还不够激烈,英德都极为克制,但是维持了数十年的英德友好关系也由此告一段落。即便在很多问题上,英德依然有共同利益,可是对抗取代的合作,英德矛盾浮上了水面。此后十多年,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日益强大,特别是帝国海军愈发壮大,英德对抗将取代法俄联合抗德,成为欧洲地区的主要矛盾,成为世界大战的祸根。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英德对抗将发展成一场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全面战争。

进入一**二年,一系列国际大事也陆续发生了。

首先是,基尔运河的扩建工作正式开始。在“摄远”号等四舰陆续交付给大清后,二十万劳工先后从青岛出发,来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拓建基尔运河的主要劳动力,德清关系也进一步加强。

随后,由克虏伯公司出资的弹药工厂在青岛正式建成,开始为大清制造军火。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这只是一件小事。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克虏伯公司去大清开办兵工厂完全以商业手段操作,帝国政府基本不进行干预。

对大清来说,这却是头等大事。

虽然洋务运动搞了这么多年,各地也兴建了不少工厂,但是大清的工业水平依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弹药等军事物资主要依靠进口。有了青岛的兵工厂,即便仍然得从外国企业那里采购,也总比进口好得多。

李鸿章在高兴之余,跟克虏伯公司签署了一份采购一千挺机关枪的合同。

虽然这是好事,却难住了德国企业家。

要知道,机关枪的专利权在马克沁手里,德国企业根本没有权利制造。因为是冯承乾促成了德清军火贸易,所以这个麻烦也交到了他的手上。所幸冯承乾早有准备,在访清回国后就花十万英镑从马克沁手里买下了机关枪的所有生产专利,即便不是独占专利,德国企业也不用为产权的问题烦恼了。

当年,发生的第三件大事是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式动工。

从时间上看,与冯承乾熟知的历史基本一致。为了加快铁路的修建速度,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还任命维特为沙俄财政部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