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
养得起猪,并能从中赚点钱的人家,不超过五户,毕竟不少家庭,养出来的猪还没小孩重,那是养猪吗?
简直就是搁这养猴子。
牛还能吃草,谁敢把猪放出去?
而自行车,缝纫机什么的?
自行车还好,近千户人家加上原本的程诺,也有个三五辆,缝纫机只有山下才有一台,老丈人家虽然没有程诺家吃的好,但也不会扣扣搜搜,在生产队的时候,家里可以算成七个劳动力。
而年幼的林千雪最受宠。
属于家里很少干活的那一类,所以工分拿得少。
一家子人每天就算七十工分…也就是七个工…程诺记得他们这里一个工,一毛一分钱。
在程诺去轩中读书之后。
才知道基本上每个地方的工分的价格,它是不一样的,有些地方按公分算,一个工分一分钱或一分几厘,高一点的两分都有。
有些地方按工来算。
一个工一毛钱,或一毛几分或两毛。
有些家庭,因为劳动力不够,而家里几张嘴等着吃饭,干一年下来倒欠大队不少钱,那都是常规操作。
和几十年后那个上班,结工资的时候倒欠老板的钱,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程诺还在笑,这么正常的事情,竟然还上了新闻。。。
老丈人家每天七个工,也就是每天七毛钱,一年下来除去吃掉需要扣的钱,怎么也有能剩三五十块,毕竟六年才取消的生产队,而现在才七年。
所以程诺才说。
老丈人是有福之人。
要知道这个时代,如果家里劳动力少,嘴巴又多了几张的话,虽然不至于饿死,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也比以前好了很多。
程诺听老妈说过,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十几岁的大半青年,饿着肚子爬着去大队做事的,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因为在生产队的时候。
要是谁人家生个火。
被发现之后举报到大队,不好意思直接给你锅掀了不说,人还得挨批斗。
大城市国营企业。
那些正式工每个月拿着铁饭碗,拿着高工资,天天卡着点上班,喊喊号子,开开会,吹吹牛逼,然后提前排着队下班——和农民的状态,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铁饭碗这一词,几十年后的年轻人不是很理解,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工位,可以作为传家之宝来对待。
长辈干不动了,儿子顶上去就行,不少管理层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