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六章:朱椿的精神内核——科学!(3 / 4)

花。

但凡了解点明朝历史的都知道,

朱元璋乃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最巅峰时期他一天能够批阅近万字的奏折,

处理近件政务,

可谓是人形机器。

在这样的一个人面前提休息,成是行不通的。

朱椿就是利用这一点,巧妙的折磨了一下朱允炆。

不为别的,单纯的犯一下贱而已。

不多时,众人就来到了二号试验田。

这块试验田乃是没有任何肥料加持的原始田地,

被放置在一号和三号两块试验田中,

可以更方便和直观的进行对比和参照,

及时准确进行肥料效果的验证,

以及观察对土地的后续影响。

是的,肥料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耕种后土地的变化也是考核肥料的关键一环。

好的肥料不仅能够滋养作物,更能够维持地力不会流失。

而差一点的肥料增相当于揠苗助长,

靠着榨干土地的肥力来催化作物的成熟。

而三块试验田在过去的两年里,

像这样的肥料实验已经进行数次,

得到的数据经验足足几大摞。

众人站在二号试验田前,

听着李三的讲解,

纷纷点头。

朱元璋开口说道:

“李先生,想不到在这小小的一方田地之间,”

“竟有如此之多的奥妙,”

“就连朕这个农民出生的人,也大大涨了一番见识!”

“有你在,真乃大明之幸啊!”

李三连连摇头,指了指一旁微笑不语的朱椿说道:

“陛下实在是过誉了。”

“李三不过是个农田里的熟手,”

“这些对照试验还有作物以及土地的考核,”

“悉数都是蜀王殿下提出并实行的,”

“陛下夸我,实在受之有愧。”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

转头看向朱椿,

问道:

“老十一,又是你设计的?”

“你可不要糊弄朕,把别人的功劳拿过来装饰你自己的门面。”

朱椿迎着朱元璋的目光,

自信的回答道:

“儿臣还不至于做出这等下作的事情。”

“其实这些工作和我那些高考试题一样,都是由一种精神内核支撑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