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堂上文武满座。
刘伯温把昨日朱标所说的‘拍卖会’一法,详尽禀告给皇帝。
朱元璋闻之大喜于色。
“好法子!太子果然有远智!”
然后略带严肃的对着堂下的大臣们说道:
“在座的各位可都是开国功臣,立国元勋啊!”
“帝国的每一块砖,都有你们的一份努力!”
“这哪家有什么珍藏孤品,都拿出一点上这‘拍卖会’吧!”
说道这,朱元璋扫视了一下各人的脸色。
“朝廷也不会多要,最后所得银两三七分,你们拿三。”
“那七分就给我大明皇朝继续添砖加瓦吧!”
皇帝话落,满堂众臣不论心里是如何想法。
可那嘴上纷纷都说的是“为大明皇朝添砖加瓦,臣荣耀!”之类云云。
争先恐后的把各自口号喊完,又悄咪咪的各自打量临近同僚的脸色。
内心活动之激烈,自溢于言表。
朱元璋在堂上看着下面众人的眼色就知道,他们肯定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但他什么也没说,把‘拍卖会’的日期定在了三日之后。
并命人在民间大肆宣传,广而告之。
务必让此盛会的消息知会到每一个望族、富商。
....................
夜间,刘伯温尴尬的带着不少东西,来到太子府邸。
朱标看到后,血压身高了一线。
刘伯温看朱标的脸色,感觉愈加的窘迫了。
咬咬牙,递上了一个记录的册子。
上面第一项就是刘伯温贡献的,北魏曹植所用过的砚台。
朱标点了点头,刘伯温这是下血本了。
紧盯太子脸色的刘伯温,悄然的松了一口气,想起自己那舍不得用几次的砚台,又是一阵钻心的肉疼...
朱标接着看下去,李善长交的是一支砀山碧云笔。
这笔的木料和毛发皆是珍稀物件,价值勉强也过的去。
可往下的就不对劲了。
百年瓦罐、不知年限的神秘瓷碗。
一看地上摆的那些破瓦罐就知道是地摊货装古董了。
最离谱的是总督常遇春所作的《簪花仕女图》!!!
朱标狠狠的咬了一下牙齿。
常遇春那货,吃饭拿个筷子都拿不稳,还特么的作《簪花仕女图》?
成是哪天逛青楼顺手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