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六章 回归,水泥路(1 / 2)

“属下郑和参见殿下!”

“请起!”

“谢殿下。”

李珙打量着眼前的无须男人,他知道这是一个太监,也叫三宝太监。

但他历史上的成就,就太让人钦佩了。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永乐三年至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

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途中于宣德年卒于古里国。

纵观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海上航行。

他下西洋的船队,当时行到西洋诸国,被惊为天人,称宝船为海上岛屿,震慑诸国,臣服于大明。

于是,就形成了依托于朝贡体系的贸易体系。

不过,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比如闭关锁国等问题,朝贡体系仍然存在,但贸易往来却越来越少了。

当然,民间与西洋诸国的贸易,从不见少,可是明朝是不收商税的,这些钱都被大户拿走了,国家是一个子也落不到手里。

朝廷缺钱,于是横征暴敛,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之后,又是张居正改革,出现了一丝中兴气象,可惜人死政消,大明也最终走向没落,几十年后,亡国。

想起这段历史,李珙也颇为感慨。

大唐又何尝不是呢?

皇帝年轻的时候勤于政务,人老了,就沉迷美色和艺术,荒废政务了。

有人数次上疏安禄山的问题,都被皇帝训斥,甚至贬官流放。

“这大唐也该换一个天地了!”李珙说道。

除了郑和和一千个郑家军之外,还有宝船一艘,十艘五十米的帆船,这些都拨给郑和吧。

“你去这大洋之中贸易,如何?”

“殿下想要属下如何贸易?”

“肥皂、玻璃、香水,暂时先卖这几种吧。”

“这三样东西,都只有殿下独有,必然有价无市,如何定价呢?”

“既是垄断的买卖,当然越高越好,你觉得如何定价呢?”

郑和陷入沉思之中,过了一会儿,他说道:

“海洋贸易,往往涨价五倍,除去路费,有三倍的利润,我们是垄断生意,无人竞争,属下以为,应该十倍价格售卖。”

十倍?

李珙皱眉道:“不够!”

他现在每个工厂只有一百个工人,比如肥皂一天可生产一万块,玻璃就生产更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