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也许……也许。
随着孟昶有条不紊的背诵《孝经》,先生的撸着山羊胡的手都快把胡子搓成麻花了,孟昶背的虽然有些慢,但是没有停顿也没有打磕。先生的心中此刻已经开始无限的后悔,早知道当初应该要求速度的,不仅要求速度还要吐字清晰。不过现在,已经晚了,意外来的有些突然。
孟昶居然能能把书背下来?但凭他昨日的表现,怎么也不能假设他会不打磕。麻衣男孩恨的咬牙切齿,不是因为孟昶,而是因为孟安随着孟昶背诵的顺利进行,不断朝他做着挑衅的鬼脸。
他们的惊异不相信的表情被孟昶看在眼里,他只是很难记住而已,记住了在脑海里串上几次之后背起来就不会打磕。这也算是上天对他的一点眷顾吧!让他们有些意外呢!
“……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孟昶长舒一口气,总算过了一关。
先生眯着眼,看着仅留下来的三人,心里又开始盘算,对于穷人而言,有件事情是无论如何都不得不正视的。
“本书院的学费,每月三十两。”
“三十两?怎么不去抢?”弟弟脱口而出,两个肉包子不过两个铜钱,上个书院一个月就要三十两。把他们卖了都挣不了那么多银子。
又是银子?不知为何对于这种黄白之物,孟昶心中的怨气更大,不过这难不倒他。
既然要来书院,有些事情他怎么也要考虑到,孟昶摸着腰间上的布袋,一时又有些尴尬。布袋里的银子是他从死去的黎人家中找出来的,总共不过四十两。
“先生,银子必须现在交齐吗?”孟昶问道。
先生撸着胡子,心中疑惑道,难不成他们有银子?不可能,不过即使有钱,这样问他,估计也没多少钱。想到这,先生的心情姣好。
“是!”
每当孟氏兄弟为难的时候,就是麻衣男孩炫耀的时候,他卸下钱袋将银子晃得直响:“哎呀,幸好我有准备,六十两银子。”这六十两银子大部分都是亲戚自发给他们家借的,听说他要去书院,亲戚们都很积极的给他借钱,都指望着他将来出来当个大官,好罩着他们。要是上不了书院他们也找到借口来数落自己教训儿子,心里得到平衡。算盘打得多响?这一群人!
先生暗爽的心又咯噔一下,这和那些富公子一样的学费他们真的可以掏出来?
孟安看看哥哥,怎么样他们都要在这最后一道坎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