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以说是再三斟酌。
最终,杨元震本着不求出奇,但求无过的原则,定下了第一道四书大题。
将第一场的经义题交给看守的军士后,杨元震又用了两天时间,将后面两场的考题拟订交了上去。
然后就是枯燥无味的等待。
直到秋闱正式到来的这一天,杨元震其他考官都不能出这庭院一步。
……
顾廷烨与盛长枫、齐衡抵达考场的时候,才四更天刚过,天色尚是黑沉,空气更是清寒。
望着眼前的大周贡院,想到这些日子经历的事情,顾廷烨心底五味杂陈。
顾廷烨在老家的白鹿洞书院求学,童子试也是在那里考的,照理说本该往江西赴乡试。
不过顾廷烨即将启程往江西去时,却是意外收到了汴京传来的消息,他老子顾偃开已经想办法将他的学籍转到了汴京。
换言之,顾廷烨在乡试之前被“高考移民”了。
原因很简单,江西乡试中式的概率是一百五十比一,而河南中式的概率则是二十比一。
其间差距,不言自明,所以才出现了那么多冒籍考试的考生。
而对于在京的官员来说,他们无论原籍何处,子嗣都可以在京参加科举考试。
虽并无成文,但一贯如此。
天子对此亦是持默认态度。
没有办法,要是执意把所有京官的子嗣全都赶回原籍考试,只怕旨意一下,汴京城当即就能乱成一锅粥。
只能将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延续下来,权当是对京官的优待了。
顾家虽是武爵之家,但在汴京扎根多年,也是京官的一份子,顾廷烨自然能享受到在京考试的优待。
只不过,顾廷烨顾廷烨先前和家里闹别扭,负气跑去老家的白鹿洞书院读书,后来甚至在那里考了童子试。
顾偃开平日里对顾廷烨恨铁不成钢,嘴里没有一句好话,恨不得将他逐出家门。
有点传统中国父亲打压式教育的感觉,不过顾偃开的种种作为却更让人窒息。
但是不管怎么说,顾偃开心底里终归还是念着顾廷烨这个儿子的。
眼看顾廷烨到了乡试这个人生的大关口,顾偃开终于忍不住出手,替顾廷烨做了安排,托关系找人将他的学籍从江西转到了河南。
顾廷烨在禹州闻知此事后,呆愣了半晌,嘴里不停埋怨着父亲的自作主张。
但顾廷烨难得一次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嘴上虽然埋怨,心底还是不禁暗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