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溢美之词:“好了,现在安静取水,每人都有!”
阿丑不解地蹙眉:这到底是谁呢?谁既有这样的能力,又有这样的意愿?
罢了,想是想不出来的,先拿了水再说。
队伍渐渐变短,阿丑站在近处好奇地观察,家丁们动作都很利索,也很有礼貌,不是大户人家,绝不可能有这样好素质的家丁。不过也是废话,能做这么大工程,怎么可能不是大户人家。
和徐奶奶拿到水,回了家,阿丑仔细鉴定了一番,水很干净安全,真是她想多了。
“奶奶,你说,那个幕后的人,难道真的是想做做善事而已?”阿丑托腮思索着。
徐奶奶放心地叹口气:“既然水没问题,那就是我们想多了。以往遇到水灾什么的,也会有富贵人家施粥哩,倒不是稀奇事。行善积德,能荫庇后人的,只要家里有钱,富贵人家都舍得。”
“那倒也是,”阿丑点着头,“不过他们真的挺辛苦,也不知道从哪运来,走了多远的路。”
“小时候就听有见识的人讲,商队载着东西走多远的路,想来是一个道理。”徐奶奶笑容满面,似乎在回忆从前。
阿丑在心中赞同:古代交通不便,却还是阻挡不了丝绸之路等赫赫有名的商路。后世谈起不过平常,然而在古代的条件下,商队往往十分艰苦,更何况是难度极高的运水。
徐奶奶话题一转,打断阿丑的胡思乱想:“你这丫头呀,心思多。不过多心是好事,像佟家小五那么单纯,我还担心你被人骗呢!”
“扑哧”一笑,阿丑捧腹:“奶奶,你这般说佟五哥是非,到底是褒是贬呀?”
“世上好坏,哪里分这么清楚!”徐奶奶这话虽有几分说教的意味,却在末尾,被阿丑听出了淡淡的感慨。
几天下来,古井村都靠着大善人的水过日子。佟德全并没有放弃水源的寻找,毕竟善人是做好事,哪天要不做了,村里照样会出问题。
阿丑从村口领了水回家,正巧遇见赵三嫂串门。
她刚要往茶杯里倒水,就被赵三嫂制止:“这都啥子时候了,还讲这些虚礼,倒了水也是浪费,俺不渴。”
阿丑笑了:“渴了就说,也不是缺那几杯水,就是这两日不曾见你,听赵大哥说,你回娘家了?”
“可不是嘛,娘家那边也干得厉害,俺回去看看。幸好有这大善人每日送水。”赵三嫂啧啧称赞。她娘家同在谯郡一带,也是大旱重灾区。
“你娘家,似乎在东边吧?这么说来,大善人真辛苦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