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26章文青年代伤不起(3 / 5)

两代煤老板混淆在一起。

其实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追求文青的煤老板,俗称大雅煤老板;另一个就是追求二奶的煤老板,俗称大俗煤老板。

没办法,江湖催人老,世风日下!从大雅到大俗,特么的仅仅就过去了几年时间?(囧)

当然,十几年后,就进入到了房老板时代,他们之所以投资影视圈,主要还是为了院线建设。

最后就进入了it老板时代。别看我们都是技术宅男,真男人什么都要!

明白了这些后,就应该明白,这位杜如松就是初代文青煤老板。

这让李缘同样大开眼界,这年头竟然还会有这种生物?捶

……

在杜如松的盛情邀请下,几人就找了家小酒馆。

“兄弟,你们需要多少钱?10万块够不够?买下批文后,应该能够开拍了吧?”还没等菜上齐,李如松就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这几年的物价水平很迷,绝不能看了几篇年代文,就生搬硬套的往上套。就说一点吧!京城的大学老师月收入在600多,言庆他们300多已经很满足了。那可是京城!

但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甚至每个月都有变动。只要等到几年以后,就普遍上涨到了1000以上。

所以这里的10万块,相当于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三、四十万。而几年后贾科长的《小武》,不就用了20万吗?捶

因此说,那10万块钱勉强够了。就是拍摄《小武》这种级别的影片。

还有一个“买批文”。之前曾经介绍过,现在的电影拍摄就是:上级审核、上级拨款、上级获得票房收入。

但在实际操作中,同样允许各大电影厂自筹资金。于是电影厂手中就有不少的批号,但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项目资金。

于是最后就出现了某种资源互补。私人想要拍电影,那就到电影厂去买批文。这就好比出版图书,个体书商到出版社买批号一样。

李缘微微一笑:“杜哥,你先别着急。你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情况……”

等到把公司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李缘就说道:“杜哥,按照你的要求,你应该比较适合一部即将合拍的艺术片。我们准备送到明年的戛纳电影节去参展。”

“戛纳电影节?”捶

“就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老谋子的《红高粱》知道吗?那是柏林电影节。还有一个威尼斯电影节。”

“这个好!就这个!”杜如松抹了一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