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一章 三姓家奴(下)(3 / 4)

记沂蒙山可敬可爱的军嫂刘翠兰》在《人民子弟兵报》上刊载,后被很多报纸转载,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感佩淳朴的刘翠兰这个乡村女教师,是她,在秦沂岭的家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不仅坚持教书育人,而且还默默地承担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分到秦家的几亩贫瘠土地的田间劳作。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赡养婆婆,抚养儿女,照顾秦沂岭寡妇嫂子和两个侄子的重担。

专访文章发表之后,不仅费县武装部组织民兵包揽下了秦沂岭家的全部农活,全国各地有不少的读者也给刘翠兰汇来了善款。但是,倔强的刘翠兰把善款全都退了回去。刘翠兰在给丈夫秦沂岭的信中,曾引用艺术大师徐悲鸿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气”和“傲骨”,只相差一字,但是境界却有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秦沂岭何尝不知道妻子性格倔强,天生一副傲骨。自古齐人不食嗟来之食。身为齐人后人的妻子也绝不会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笑面虎”有时在回信中自责不能更多的分担妻子的重担,流露出转业回乡的念头。刘翠兰在给丈夫的回信中讲了一个南北朝范晔所做《乐羊子妻》的故事。鼓励丈夫道:“自古忠孝难两全!国家利益至上,没有国哪有家?家中婆婆和孩子有我,你尽可放心在前线打仗,不必挂念。……”

有很多人行善不留名,汇来的善款没有汇款地址,根本无法退回,刘翠兰就执拗的把这些善款都寄给了胡岩华。胡岩华也毫不含糊,把这些善款如数上交给了《人民子弟兵报》报社。刘翠兰和胡岩华两个人因此经常书信往来,互相鼓励,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关系。

确认了《人民子弟兵报》记者胡岩华可疑之后,济南军区敌工部迅速把这一情况向总部做了汇报。总部迅速控制了胡岩华,随即开始了对胡岩华的调查。

李和生和尚蔚接到战智湛之后,按计划乘飞机飞往济南。李和生毕竟在越军阵营中潜伏了多年,警惕性极高。在飞机上,的洪勇男简单的一句带有明显的越语发音特点的汉语普通话,引起了李和生的怀疑。到达济南后,李和生怕耽误了时间,贻误战机,立刻安排济南军区敌工部的小胡向他们甘部长汇报。小胡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向甘部长做了汇报。甘部长也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刻向总部做了汇报。同时,也把这个情况通报给转移到牟平县的自己的副部长张副部长。

姜还是老的辣!让李和生没有想到的是,派头十足,貌似高级干部,靠窗而坐的小老头就是越军情报总局高级参谋,也就是“三姓家奴”。他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