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章 制盐工厂建设成功,朱瞻镛用海运输送细盐,遭到群臣的反对(2 / 3)

在太大了,运送的时间长不说,路上难免会遇到风吹日晒,就算是保护措施做的非常到位,那也会有不少的损耗。”

“这也倒是,一天就能生产出一船的产量,这个产量属实吓人,如果是粗盐有这样的产量,倒也能勉强接受,可是那是细盐啊,而且纯度还如此之高真是闻所未闻。”

户部尚书确实难以置信,那么大的产量,而且生产出来的都是细盐。

真不知道监国是怎么做到的?

真是奇怪。

朱瞻镛紧接着说道:“产量增多的好处肯定很多,但是运输是个问题,所以我决定把陆运改为海运,减少陆运的损耗!”

朱瞻镛话音刚落,台下就跳出几个大臣。

“臣反对!”

“不可啊,监国!”

“臣附议!”

好家伙,一说改成海运,一下子就跳出了几个。

站出来反对!

朱瞻镛大致的看了一下,这些人全是都察院的人。

而且还是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中浙江的三位御史。

还都是巡盐御史。

这都察院监察各地官员,将全国设置为十三道,各委御史监督,一道分别会有十几个御史,一同监察,各自负责不同领域。

如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曹、巡关、攒运、印马、屯田等。

代天子巡视地方政务、军队数目、盐、茶、马等相关事务。

眼前这三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浙江巡查盐御史。

朱瞻镛看着三人,不冷不热的说道:“怎么了?三位有什么意见说出来。”

“启禀监国,臣认为陆运比较安全。”

“是的,安全问题。”

“盐和铁都是国家重事,自古以来都是官有,而这个盐又是重中之重,走海陆实在太冒险了,万一遇到大雨,大浪的到时候损耗的可不只是一点盐那么简单了。”

朱瞻镛听着他们三个在那唱戏,心里暗暗发笑。

如果自己记得不错的话,大明朝浙江一带的盐官都和当地的盐帮有所勾结。

盐帮朝中的代言人!

这三个人刚说完,有站出来十几个大臣。

都是其他六部各部的官员,还有一些御史言官。

其中还有一个勋贵!

朱瞻镛看着这些站出来反对的大臣,问道:“你们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启禀监国,海运虽然运送的快,而且损耗还小,但是海运太过于危险,这是千百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