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土豆那几千斤的亩产,朱桢就有些兴奋。
就是有点废土地,朱桢还得解决种植土豆的土地肥力问题,毕竟,肥沃的黑土地并不支持种土豆。土豆喜欢沙质土地。
而沙质土地就意味着肥力难题,而且还非常容易被土豆给搞成废土。
施肥上,作为农业大国,中原农业,
在第三次农业科技改革之前,可是长期领先于全世界,那是工业革命后的事情。
中原人单单在施肥上,也是充满智慧,
光是有机肥料种类,有粪肥、饼肥、渣肥、骨肥、土肥、灰肥、绿肥、无机肥料、稿秸肥和杂肥大类,总计约有余种。
至于化肥,朱桢当然还没有解锁相应科技,
那是在二十世纪才有的技术,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后,才有什么化肥,农药,
与之对应的同时代科技是:电气化,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但是,人们依旧把化肥称作是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以来最大的革命!
这是化学运用的高光时刻,化学领域对解决粮食问题最有用的成果。
对此,能够撼动化肥地位的,似乎只有后来由一个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
至于二者谁厉害,一个属于化学领域,一个属于生物领域,依旧有人大幅度争议。
虽然目前朱桢还没有掌握化肥,他也非常渴望拥有,哪怕是漂亮国的金坷垃也好啊。
但他也在想,化肥的原理,其实就是短板效应,也就是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它的短板,
氮磷钾就是农作物的短板。
土壤贫瘠,也就是缺乏这三种元素。
所以盲目施肥是无法提升土壤肥力的。
而且,黑土地之所以肥沃,就是富含氮磷钾。
那换个思路来想一想,既然制造不出来科技的化肥,那能不能找一些天然的化肥呢?富含氮磷钾的,适合用来做肥料的?
这个问题关乎朱桢的粮食生产线,自然被他留意了一下。
朱桢只知道,天然肥料有落叶,它腐烂后有氮、磷、钾。
粪便里面含有丰富的磷元素,
骨渣中含钙和磷,也含有少量的氮。
其他的,他记得不是很清楚了,
沿着这个思路,他开始投入能源值,培育土豆种子了。
于是,朱桢开始大刀阔斧的开始基础设施建设。
在几千兀者野人妇女的帮助下,朱桢快速的扩张了辽河流域的农田面积,同时,在丘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