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
朱榑阻止了县令的虚礼,直接看向四名匠人道:“本王是大明齐王,现在要你等做一件事,把这些琉璃器磨成镜片。”
朱榑指向从富户家里搜出的三套琉璃器,继续道:“照着师爷的眼镜样式磨,谁磨的好,本王有赏。”
四个县里的匠人,平时见到的最大的官,无非县令。
何曾见过大明王爷?
闻言不敢多问,赶紧各自取了一件琉璃器。
有那带着合适工具的匠人,现场就在城楼上磨镜;工具不趁手的,则请命回去拿合适的器具过来。
朱榑自然应允。
趁这空挡,让刘裕安排士兵,去县里伐两根竹子回来,削了几根尺长的竹筒。
这时刘裕已经忍不住了。
大股倭寇还在城外骚扰,随时可能进攻县城。
齐王殿下却在这里又磨镜子,又削竹筒的,到底要做什么?
“殿下,末将斗胆一问,不知这竹筒和镜子有何用处?”
刘裕披甲走过来,拱手小心问道。
护卫统领汤醴靠近城垛站着,看着城下倭寇肆虐村庄,早就又急又气。
此时也眼巴巴望着朱榑:“殿下,你说有办法可以探明倭寇虚实,难道是靠这些竹筒和镜子吗?”
以他的性子,别管什么“虚实”,立刻下城去,杀他丫的!
朱榑见二将心急,也不卖关子,拿起一根竹筒道:“等匠人磨好镜片,装在这根竹筒两端,便可以造出一个物件,叫做千里镜。”
“用它观察远方,可以将很远处的人和物,看得清清楚楚。”
“刘千户,你不是说远处田野树林中,藏有倭寇伏兵吗?等千里镜造出来,只需对眼一看,便知林中藏有多少兵马。”
刘裕闻言,有些不信,下意识看向朱榑手中竹筒:“此物有这么神奇,这岂不和神仙法术一样?”
汤醴直接捡起另一根竹筒,放在眼前观察城下远处的树林,嘟囔道:“还是看不清楚啊。”
朱榑笑而不语。
这时,四个匠人已经将镜子磨好。
朱榑检看了一遍。
两个木匠磨的镜子都还不平整,皮匠磨的镜子虽然光滑,但白茫茫一片。
只有老铁匠手中的琉璃镜,浅绿色,光滑通透,打磨的非常细腻。
当然,和玻璃的通透性,还是没法比。
“好,就是你了。”朱榑将师爷的老花镜交给老铁匠,叮嘱道,“仅此一对镜片,一定要给我磨仔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