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过后的“韦辛”、“周游”时代。
这个年代“金庸”、“古龙”的代表作也都跃上电视萤幕,那三年多的时间,几乎每一天都有”武侠剧」在上演,就这样让武侠剧伴随著他们长大。
潘迎紫的一代系列(《一代女皇》、《一代公主》)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当年一代系列所引起的风风雨雨,掩盖住了武侠剧的光芒,纵使当年中视想藉由《一代女皇》的气势,拉抬古龙原著改编的武侠剧《大旗英雄传》,但一切的努力都属枉然,在《一代系列》耀眼的光辉对比之下,《大旗英雄传》倍显落寞,或许该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大旗英雄传》未能保持《一代女皇》的光辉,终是结束了那个港剧风潮所延续下来的武侠年代。
往后的武侠剧已成为“强弩之末”,如1986年8月22日,中视八点档古龙原著的武侠剧《武林外史》,便斗不过华视的琼瑶大戏《烟雨蒙蒙》。这个时期,琼瑶的爱情帝国也隐然形成,从华视于1986年1月的《几度夕阳红》开始,到接下来的《烟雨蒙蒙》都创下极高的收视率。从当年琼瑶帝国的演员,一个是《笑傲江湖》的刘雪华,一个是《倚天屠龙记》的刘德凯,也可发现琼瑶的招牌确实比武侠剧好用多了,一场“世代交替”的转移是时势所趋。
不久《一代女皇》潘迎紫主演的《灵山神箭》虽然又创高峰,但《灵山神箭》毕竟是在暑假时期推出,观众阶层锁定在小孩子,再下去,正宗的武侠剧就开始消声匿迹了一段时间……1987年随著世局的演变,旧武侠剧时代几乎过了,但那还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金庸、古龙、黄鹰、卧龙生、诸葛青云,甚至电视台自编。
虽然武侠剧的寒冬没有太久,毕竟武侠剧是二年一小炒,三、五年一大炒,在迈入90年代之前,台湾还拍过《蝉翼刀》、《挥剑问情》……等武侠剧,这些武侠剧的剧情都还是传统武林争霸那类的内容。尔后进入90年代,由郑少秋与赵雅芝主演、红遍一时的《戏说乾隆》中,武侠剧的内容已是一变;杨佩佩的《英雄少年》、《碧海情天》内容虽是在古代,但剧中没有神刀、宝剑、武功、秘笈与英雄争霸的故事,像是在演古代的小人物如何奋发向上,颇具写实性,也不知道那是否还算得上是武侠剧?至于在1992年11月,华视耗费大成本制作的金庸武侠剧《书剑恩仇录》也没有好的表现,因而黯然下台,如果到了连金庸都救不了的地步,看来也没人敢再拍武侠剧了。
好像在那个年代,“侠客”的事迹、美人的传奇、那刀光剑影的梦已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