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陆雯把一份至关重要的实验评估报告交到了牧浩洋手里,再由牧浩洋转交给了黄瀚林与杜小蕾。
在这份报告中,陆雯对“深空”号实验做了全面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深空”号在二十二点四十分达到光速,因此再也无法观测到,也无法与之联系。因为“深空”号只是一艘实验性质的宇宙飞船,没有减速控制软件,所以在理论将一直以光速飞下去当时,陆雯甚至提到“深空”号将超越光速,因为在其达到光速的时候,聚变反应堆的速度功率还没有达到一千五百兆瓦,而反应堆的控制系统将使其达到一千五百兆瓦,只是随后得出的理论证明,突破光速绝对不是达到光速那么简单的,直到撞某个天体。
说得直接一点,“深空”号已经迷失在浩淼的宇宙里了。
其次,通过反重力场推进技术,把物体加速到光速,并不会破坏物体的内部结构,因为“深空”号没有在加速的过程中解体,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理论,巨大的加速度所产生的内部应力已经使其解体了。
当然,陆雯并不知道具体原因。
直到完整的重力场力学公式出现之后,物理学家才知道,反重力场推进系统,实际是让加速的力作用到基本粒子,其作用方式与其他任何力都不一样,因此在加速物体的时候不会对物体产生破坏效果。
当然,这一发现表明,人类也能被完整的加速到光速。
第三,“深空”号是可以减速的,只是在实验中没有这么做,而且减速很简单,只需要改变重力场的屏蔽方向,就能利用重力场使飞船减速,而且作用过程与加速一样,不会对物体结构产生破坏。
显然,这就表明,可以发射一艘宇宙飞船去附近的恒星系,在到达后减速,完成探索任务后再返回太阳系。加第二个发现,这艘宇宙飞船就能搭载宇航员,而且去最近的恒星系往返一趟只需要八年。
最后,必须开发一种能够探测到光速运动物体的技术。
事实,这才是陆雯递交这份报告的主要目的,即为她主导的“重力场探测工程”获取拨款。
在向牧浩洋递交报告的时候,陆雯非常隐讳的提到了一个问题。
因为缺乏对光速运动物体的有效探测手段,所以无法肯定,是否有高级文明一直在监视地球的人类。
要知道,进行跨星系探险活动,基础很有可能就是反重力场基础。
当时,陆雯没有说得很明白。
只是,牧浩洋考虑得很周到,所以在向黄瀚林汇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