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的地面部队,也足以攻占整个美国了。就算占领区扩大之后,需要更多的占领军,中国也不会在此之前让盟**队参加地面战斗。
当然,在美国东海岸地区登陆,也不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
事实上,正是陆战队在地面作战中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庞跃龙才提出了在三个月后攻打巴拿马、占领巴拿马运河,然后把舰队转移到北大西洋,在战争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二零五六年底直接攻打华盛顿特区。
可以说,当时中国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提出的战争方案不但经得起推敲,还有足够的实施价值。甚至可以说,当时中**队手里已经有相关的作战计划了,就等着黄瀚林在首脑会议之后批准。
当然,考虑得深入一点就能发现,美国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要知道,在大城市一座接一座的在轰炸中变成废墟,成百万的美国人丧生,就算卢卡斯再坚强,也会选择无条件投降。区别只是,卢卡斯会在牺牲多少美国人之后,才能意识到必须投降。
显然,印度总理在这个时候提出由盟国出兵,显然不是担心中国无法取胜,而是有别的用意。其他国家附和,也正是有相同的目的,而这个目的,也正是黄瀚林一直在努力避免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