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百三十一章 是敌是友(3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68 字 2021-06-11

不能拖,那就只能向中国摊牌。

七月二日,法国、德国与意大利驻华大使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了联合照会,或者说是欧洲联邦的外交照会,正式提出,欧洲联邦在与中国结盟的基础之上,继续保持中立,但是为中国提供一切便利条件,比如允许中**队过境、向中国开放港口与军事基地、为中**队提供物资保障等等。

只是,这份秘密照会没有引起杜小蕾的兴趣。

有趣的是,在此前一天,杜小蕾与牧浩洋商讨过欧洲局势,因此应该非常清楚军方的态度。

从这个方面来看,杜小蕾的冷淡态度,肯定受到了牧浩洋的影响。

当然,就算没有受到牧浩洋的影响,做为外交家,杜小蕾也非常清楚,保持冷淡态度才能探得欧洲联邦的底牌。

事实上,这也确实产生了效果。

七月三日,欧洲联邦临时总统亲自跟黄瀚林通了热线电话,提出派遣总统特使,跟中国全权商讨结盟的事情。

结果,黄瀚林的态度也很冷淡。

很明显,问题出在欧洲联邦提出的结盟条件上。

如果欧洲联邦不参战,与中国结盟干嘛?

黄瀚林早就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向全世界的所有国家保证,中国不会在战争期间入侵中立国,也不会主动要求中立国做破坏中立的事情,比如向中国提供军事基地,因此欧洲保持中立,就能得到安全保障。至于欧洲提供的那些好处,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大,因为中国还没有考虑把战线推进到大西洋上去。事实上,就算中**队推进到了大西洋东岸,也不一定要依靠欧洲,在北非西部地区照样能够获得港口与军事基地,而且跟摩洛哥等国打交道,显然比跟欧洲联邦结盟好得多。

结果,中国的冷淡态度,差点使欧洲联邦瓦解。

当时,法国与德国主张参战,认为只有参战才能保证欧洲联邦在战后获得足够高的国际地位,意大利却反对参战,认为跟中国结盟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为了这场与欧洲没有直接关系的战争流血牺牲。

问题是,意大利的立场根本无法实现。

中国的态度,让法国与德国当局相信,中国正在准备入侵欧洲,而欧洲联邦国防军肯定打不过中**队,不参战就等于灭亡。

最终,意大利做出了让步,或者说认识到了局势的紧迫性。

七月七日,欧洲联邦总统特使秘密到达北京,正式向黄瀚林提出,欧洲联邦将在完成统一之后参战,只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只有在邦国超过十个的情况下,欧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