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作战的情况下用三个月攻占澳洲,那么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后,肯定能在跨洋作战的情况下用半年、最多一年征服北美洲,而美国在此情况下就只能选择投降。
只是,责任绝对不在牧浩洋身上,因为当时没有人知道新的进攻战术存在哪些问题。
事实上,后来在进军北美大陆的时候,中**队就吸取了澳洲会战的经验教训,没再犯同样的错误,为击败美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是在二零五五年初,换了谁在中国战争部长的位置上,都会有同样的担心。
有趣的是,当时连戚凯威与魏成龙都发出警告,认为陆战队推进得太快了。
当然,在攻占布里斯班后暂停进攻,也写在计划之中,因为布里斯班是澳洲大陆东北方向上唯一的深水良港,也是离珊瑚海最近的深水良港,还是澳洲大陆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
也就是说,充分利用布里斯班港,对接下来的进攻有很大的帮助。
别的不说,如果通过海运把物资送到布里斯班,再由运输机送往前线战场,运输效率将比完全依靠空运提高数倍。原因很简单,缩短空运距离,能够极大幅度的提高运输机的运输效率。
可惜的是,布里斯班港已被美澳联军彻底破坏。
当时,美澳联军不但把港内的上百艘舰船凿沉,还把储备在军火库里的一万多枚水雷全部用上,一些埋设在港湾里,一些则埋设在航道上。可以说,布里斯班港已经失去了在战争时期使用的价值。直到大战结束三年,多国部队才清除掉了美澳联军布下的水雷,使布里斯班港通航。
港口不能使用,并不降低布里斯班的重要性。
虽然美澳联军也破坏了布里斯班的交通基础设施,当时美军还用没有用掉的几千吨炸药把布里斯班铁路站炸上了天,留下了一个直径超过三百米、深度超过五十米的巨大弹坑,使修复铁路几乎不大可能。但是与清除水雷相比,恢复地面交通容易得多,没有铁路站可以重新建一个,铁路被炸断了可以修复,即便无法修复也可以改道重建。显然,美澳联军不可能破坏方圆几百公里的所有铁路与公路。
结果就是,陆战队在布里斯班港附近建了一座临时港口。
为了让临时港口发挥作用,陆战队还用预制件铺设了几百公里的道路,连通到附近的三十六座野战机场,然后动用上万台大型载重卡车,把物资由港口送往机场,再由运输机送往前线。
后来,部署在布里斯班附近的运输机就多达两千架。
依托港口,布里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