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掩护,轰炸机的损失率肯定非常惊人。
只是,在牧浩洋看来,这些问题与避免登陆澳大利亚带来的好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当时,牧浩洋让庞跃龙提交了一份攻打澳大利亚的报告,而庞跃龙估计,需要在这座大陆上投入至少五百万军队,其中地面部队在两百五十万到三百万之间,而且得准备牺牲二十万到三十万官兵。
要知道,在大战的第一年(二零五二年十月到二零五三年十月),中国动员的兵力也就只有五百万,而且战斗伤亡不到五十万,阵亡将士不到二十万。如果在澳大利亚牺牲二十万官兵,牧浩洋宁愿选择以战略封锁、战略轰炸的方式来打垮澳大利亚,而不是用军人的鲜血与生命来换取胜利。
可惜的是,军事必须向政治让步。
如果有攻打澳大利亚的政治需要,那么军事上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最终,让牧浩洋决定攻打澳大利亚的,正是政治上的需要。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牧浩洋手里没有一份用于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甚至没有相关的作战计划。
事实上,后来攻打所罗门群岛的作战计划,都是临时制订的。
可以说,这是中国在战争准备上最大的问题,即没有充分考虑到这场战争广阔性与全面性。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在二零五三年底,牧浩洋才着手制订攻打澳大利亚的作战计划。
当时,在这个问题上,海军与陆战队的分歧比较明显。
庞跃龙坚持原来的打法,即首先夺取前进基地,再渡海登陆,直接攻打澳大利亚的东部地区,登陆场选在布里斯班附近,或者更靠南一些,以避开珊瑚海西南的大堡礁,在夺取一座大型港口之后,沿着澳大利亚的东部平原向南与向西推进,攻占澳大利亚人口与大城市最集中的东南地区。按照这个计划,陆战队在初期需要投入十二到二十个陆战师,动用八支登陆舰队,海军则需要夺取珊瑚海与塔斯曼海的制海权,对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军事基地进行前期轰炸,并且在陆战队深入内陆、建立起前线机场之前,全程掩护陆战队作战,为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
这只是总体设想,肯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细节部分。
比如,前进基地设在哪?
虽然庞跃龙认为所罗门群岛就足够了,但是牧浩洋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所罗门群岛离布里斯班有差不多三千公里,超过了战术航空兵的掩护范围,穿越珊瑚海的运输航线也极易遭到破坏。
事实上,前进基地就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