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了向伏尔加河进军的战役级穿插突破行动,而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一四二集团军则充当战役预备队,负责消灭被突击部队分割出来的美军。
显然,这就是戚凯威梦寐以求的歼灭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诺日罗夫下达的撤退命令,帮了戚凯威大忙,也是中**队能够打出这场歼灭战的主要原因。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诺日罗夫没有下令撤退,而是采纳了布鲁希洛夫的建议,让美军坚守阵地,战局肯定会截然不同,至少负责穿插的四个集团军不可能迅速突破美军坚固的正面防线。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诺日罗夫只需要损失少量部署在前线的部队,就能为后方的大部队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渡过伏尔加河。
可惜的是,诺日罗夫太刚愎自用了。
接下来的三天内,四个集团军高歌猛进,几乎是毫不费力的撕开了美军防线,然后开始与美军进行长跑比赛,看谁先到达伏尔加河。
事实上,连戚凯威都没有料到,美军竟然会主动撤退!
结果就是,撤退的美军反而给中**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突击部队的前进速度都快于预期,导致原本能够跟随突击部队前进的后勤保障部队被丢到了后方。由此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即突击部队难以及时为地面战平台补充电能。
要知道,小型聚变供电系统在后勤保障部队手里。
这些系统非常庞大,需要用十几辆载重卡车运送,即没有防护能力,也没有越野行军能力,很容易遭到攻击。
所幸的是,负责前线指挥的魏成龙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当时,他采用了一个已经在战场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直接为前线突击部队提供燃料电池模块。
在他的安排下,第二梯队的八个集团军把地面战平台的燃料电池模块贡献了出来,然后用运输机送往前线,再把换下来的燃料电池模块送到后方进行充电,用充好了电能的燃料电池模块去替换。
这样一来,进攻部队就不再需要在前线充电了。
后来,这个办法得到推广,陆军额外采购了一大批燃料电池模块,以确保更多的部队能够执行进攻任务,而不是让预备队瘫痪在后方。战后,很多多余的燃料电池模块都作为战争过剩物资处理掉了,而且大部分都用在了民用车辆上,对战后迅速普及与推广全电动民用车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这个办法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空运量超过了战前估计。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