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罐器”抛掉地下掩体上方的土层、岩层与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再使用“掩体毁灭者”进行终极打击。如果一枚“开罐器”还通不过,可以反复使用几枚来摧毁地下掩体的加固层。
当然,能够使用这些巨型炸弹的,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
后来,空军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投弹方式,即用载重能力超群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从尾部舱门把炸弹抛出去。
只是,这两种炸弹问世的时候,所罗门群岛战役已经快要结束了。
打到这个地步,美军除了想方设法守住所罗门群岛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的民间反战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情况下,美国没有退路,只能不惜代价的守卫所罗门群岛。如果所罗门群岛迅速沦陷,澳大利亚肯定会反水,至少会单方面退出战争。
结果就是,美军只能无所不用其极。
十一月三十日,弗伦奇就签署了太平洋舰队的总动员令,命令所有部队参与所罗门群岛保卫战。
当然,这只有宣传效果。
别的不说,当时弗伦奇就没有动用已经回归的第五舰队,并且顶住了白宫的压力,坚决不肯派第五舰队出战。
必须承认,弗伦奇非常理智。
以当时的情况,他真把第五舰队派出去的话,结果不会比第三舰队好多少,肯定会被中国舰队全歼。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第一舰队一直没有进入珊瑚海,就是在等待美军第五舰队。
只是,弗伦奇也就只有这点能力了,除了保全第五舰队之外,他把能够调集到的所有战舰都派了过去。
当时,美军最主要的舰艇,就是数量众多的攻击核潜艇。
到二零五三年底,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六十四艘,在太平洋舰队里面有一百二十艘。这些潜艇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能够出海作战,另外三分之一要么在港口里维护,要么在返航途中。
也就是说,美军可以动用的战略核潜艇多达八十艘。
要知道,大战爆发前,美军拥有的战略核潜艇总共还不到八十艘。
这些潜艇中,有二十艘被派往澳大利亚,在珊瑚海与塔斯曼海活动,主要用来对付南下的中国潜艇。
其余六十艘,全部被弗伦奇派往西太平洋。
按照弗伦奇的部署,这些潜艇只一个任务:伏击前往所罗门群岛的船队与舰队,阻止中国海军向前线增兵。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