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五十五章 政治决定战争(3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70 字 2021-06-11

不清楚能否在十月六日攻占加兹温。

更重要的是,首先决定撤退的不是蒋博文,而是戚凯威,即中伊军团已经超额完整了战前制定的任务目标,没有必要继续消耗部队的作战能力。更主要的原因是,这场持续了二十天的战役,消耗的物资已经超过战前预估,对戚凯威在大陆战场上进行的战略进攻准备造成了负面影响。

要知道,当时差不多有一百万吨原本应该送往哈萨克斯坦的作战物资,通过巴基斯坦的铁路送到了伊朗。

除了戚凯威的命令,部队的伤亡也是让蒋博文决定撤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到十月五日,第十三集团军已经伤亡官兵一万一千余人,还有大约两千人失踪,占到了整个战役中国军队伤亡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别忘了,到这个时候,蒋博文还兼任着第十三集团军司令一职。

当时,在加兹温城外,第十三集团军就伤亡了近三千名官兵。

自己的嫡系部队打成这个样子,蒋博文肯定于心不忍。

除了这些军事上的问题,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了的因素,即在政治上,现在还不是结束伊朗战争的时候。

根据战后披露的消息,黄瀚林在十月一日就给戚凯威打了电话,让他把握好伊朗战场上的进展速度。虽然黄瀚林没有明说,但是意思很明确,即中国军队在伊朗战场上的推进速度太快了。

显然,戚凯威不可能不知道黄瀚林在担心什么。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伊朗战争在二零五三年结束,接下来会发生两件事:一是伊朗听从中国的指挥,出兵高加索地区;二是伊朗不听从中国的指挥,把数百万大军派往中东,打一场圣战。

如果是前者,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伊朗军队再差劲,几百万大军也足以扫荡外高加索三国,并且在中国军队协助下,在高加索山区与美俄联军对垒。

如果是后者,问题就严重了。

要知道,中东战场上是阿拉伯军队唱主角,而且泛阿拉伯主义已经深得人心,在阿拉伯人眼里,波斯人出了信仰伊斯兰教之外,就没有任何共同点了,因此波斯人是阿拉伯复兴的障碍。

毫无疑问,数百万伊朗大军,肯定会搅乱中东战局,使中东变成混乱之地。

可惜的是,在九月份,伊朗当局没有表明意图,即是否会在收复国土之后,把主力放在高加索方向上。

根据外交部与军事情报局提供的资料,伊朗有很大的野心,很有可能出兵中东。

如此一来,黄瀚林就不得不有所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