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败之后,被首先遣返。
事实上,在整个大战期间,俄罗斯动员了差不多两百万女性军人,而且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女兵被派往前线。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至少有五十万俄军女兵在战争中伤亡,另外还有大约十万被俘。
从比例上看,俄罗斯是动员女性参军最多的国家,也是唯一让女性在陆军一线部队服役的国家。
这显然与俄罗斯的特殊国情有关。
根据俄罗斯当局在二零五一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女性占比为百分之五十七点四,是世界上人口性别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仅次于日本与挪威。导致女性大大多于男性的主要原因不是男性出生率低,当时俄罗斯的男性出生率实际上稍微高于女性,根本原因是男性的平均寿命远远低于女性。根据这次人口普查,俄罗斯女性的平均寿命为八十二岁,而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六十四岁。
事实上,这与俄罗斯的传统文化有关。
作为一个高纬度国家,酒、别是烈酒,早就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伏特加”甚至成了俄罗斯的代名词。虽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一些民间机构调查,俄罗斯男性的酗酒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事实上,因酗酒、或者因酗酒导致的疾病,正是俄罗斯男性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战争期间,这就导致了可以参军服役的男性严重不足。
为了补充军队的作战损失,俄罗斯不得不大规模征召女性服役。
要知道,在丢掉西伯利亚后,俄罗斯不但丢掉了相当于百分之六十的国土,还丢掉了接近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另外,到二零五三年六月底,俄罗斯已经在战场上损失了大约两百万军人。
在只剩下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后,俄罗斯当局不得不让女兵上战场。
当然,这也是俄罗斯的传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就动员了数百万女兵,还涌现出了大批战斗英雄,证明女兵不比男兵差。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西部山区的游击战打起来后,蒋博文在九月十一日下发了“向德黑兰进军”的命令,发动了“德黑兰战役”。
主力,就是他带来的第十三集团军。
进攻线路也出人意料:直接跨过卡维尔沙漠,在没有公路、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让第十三集团军在三十六小时内强行军四百公里,在九月十二日夜间就到达了德黑兰郊区,并且攻占了瓦拉明。
与此同时,协同作战的第一一三集团军向伊朗东北的马什哈德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