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十八岁就考上了军校,而且是汪誉涵当年就读的潜艇学院,二十二岁就成为了潜艇上的轮机长。
作为中国海军中最知明的潜艇艇长之一,汪誉涵非常清楚,轮机长多半会成为艇长。
在潜艇兵中,百分之八十的轮机长最后都会晋升为艇长,因为作为艇长,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潜艇的动力系统。
战争爆发的时候,汪渊洋只有二十九岁,才当了两年艇长。
当时,也只有他这类经验不是很丰富的艇长,才会被派往全电动潜艇服役,那些当了十年以上艇长的军官,都在核潜艇上服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全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后,需要提拔艇长,导致很多像汪渊洋这样的年轻人成为艇长。从军衔上也得出来,攻击核潜艇艇长至少是少校,一般是中校,一些老油条混成上校还是艇长(武尊最新章节)。只有在全电动潜艇部队,才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艇长是年纪在三十岁以下的上尉。
当然,汪渊洋很快就能进入校官行列了。
即便没有遭遇美军第三舰队,以他这次巡逻在珊瑚海取得的战绩,特别是提供的那条关键情报,以战时的晋升标准,只要他能活着回到阿纳塔汉岛,就能拿到晋升令。就算无法活着回去,也会被追授为海军少校。
当然,对于还没有成家的汪渊洋来,追授不追授根没有影响。
不管怎么,他老子肯定不会在乎一面追授的奖章,因为汪誉涵获得的奖章能够别满整片胸膛。
事实上,汪誉涵并不想让儿子当潜艇艇长。
在战争中,潜艇兵的阵亡率是海军中最高的,甚至是所有兵种中最高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共有一半的潜艇兵没能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其中德国海军潜艇兵的阵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即便是美国海军的潜艇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阵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至于这次大战,根据战后统计,中国海军在战争爆发时服役的潜艇兵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活到了战后。
为此,汪誉涵想了很多办法把儿子调回来,比如让他去舰队司令部任职。
可惜的是,汪誉涵太不了解这个儿子了,或者与他从来没有与这个儿子进行过深入沟通有关(重生之二战美国大兵全文阅读)。
这也难怪,毕竟汪渊洋出的时候,汪誉涵正值事业上升期,很少管家里的事。
结果就是,汪誉涵的努力全部白费,汪渊洋打死不肯离开一线部队,还三次向海军司令部打他老子的报告,高级将领以权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