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的胆量再大,也不可能拿半数护航战舰冒险,更不可能故意丢掉半数护航战舰。也就是说,中国舰队肯定在附近。
问题就是,中国舰队到底在哪?
在南面那支编队的后方,还是在东南那支编队的后方?
面对异常诡异的局面,弗伦奇不得不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侦察机发回的报告上。
很快,就他就注意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细节。
这两支中国舰队的航速并不相同,而且向南的分速度一样。
也就是说,两支舰队在以同样的速度向南航行,只是东面那支舰队的径向速度更快,因此也在同时向东航行。
做出这个判断后,弗伦奇猛然意识到,中国舰队就在这两支编队航线垂直交汇处。
至于牧浩洋为什么要这么做,弗伦奇还搞不清楚,但是他已经感觉到,这将是取得胜利的重大机会。
当然,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并不乐观。
在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中,中国舰队已经用行动证明,大型综合战舰上的大口径电磁炮能够对八百公里内的敌舰进行致命打击,而此时,正在向南航行的那支编队与美国舰队的距离已经不到一千公里了。更重要的是,这支编队被侦察机发现时,航速只有十多节,如果以四十五节的速度南下,大概两个小时之后就能炮击美国舰队。在美国舰队中,没有任何一艘战舰能用炮火还击八百公里外的敌舰。
也就是说,弗伦奇必须首先打击这支编队。
问题是,如果攻击前出的护航编队,就无法及时攻击中国舰队的主力编队,甚至有可能让中国舰队抢先攻击。
面对这个难题,弗伦奇决定孤注一掷。
零点四十五分,弗伦奇调整了空中打击安排,让每艘航母把剩下的十二架战斗机也全部放出去,并且用这些战斗机集中攻击前出的护航编队。因为护航编队里面没有航母,所以只要及时攻击中国舰队的主力编队,就能阻止中国舰队为前出的护航编队提供防空掩护,也就不需要为攻击机群安排单独的护航战斗机。
当然,前提是首先攻击中国舰队的主力编队。
如此一来,弗伦奇就得首先让护航战斗机起飞,而且让这些战斗机绕过护航编队,以侦察搜索的方式向北飞行。
一点十五分,第一批战斗机升空。
到这个时候,弗伦奇依然对胜利充满了希望,因为还没有中国侦察机到来,即美国舰队还没有暴露行踪。
只要及时发起攻击,就能瓦解中国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