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零五章 以退为进(4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53 字 2021-06-11

军队在约旦附近的防御力量,使得以军在“安曼会战”中取得的胜利变得毫无价值,还使美以联军增加了数百公里的战线,降低了美以联军的兵力密度。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军还得继续向中东增兵。

当时,戚凯威只在伊朗留下了一个集团军,而且明确要求中伊军团以防御为主,充分利用伊朗的有利地形阻击美俄联军。虽然到了三月初,美军兑现了承诺,把另外两个师派到伊朗,但是美俄联军的兵力优势,并不足以攻破中伊军团的防线,也就不可能实现打到波斯湾的战略目的。

可以说,这一系列变化对中国相对有利。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没有向中东与伊朗增派作战部队,用已有的兵力就能守住重新形成的战线。

相反,美国、以色列与俄罗斯则要动用更多的作战部队才能守住取得的战果。

到了这一步,中东与伊朗的局势再次稳定下来。

当然,地面战争并没因此结束。

随着伊朗的俄军主力部队得已解脱,布鲁希洛夫开始策划战略反击,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西伯利亚的中国军队。

事实上,在此之前,布鲁希洛夫就在准备。

在他看来,西伯利亚战场将决定中俄战争的最终结局,也将决定俄罗斯的命运。只有在这里取胜,俄罗斯才有希望打赢这场战争。如果不能尽快取得胜利,那么俄罗斯很快就会失血而亡。

别忘了,西伯利亚地区出产的资源占到了俄罗斯资源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

事实上,如果西伯利亚在俄罗斯手中,俄罗斯就不会存在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倚重美国。

问题是,俄罗斯能在西伯利亚取胜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