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二十八日凌晨,运输机群再次出动。
在运输效率已经得到证明的情况下,空军不再畏首畏尾,把八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潜力全部发挥来出来。
在凌晨的运输中,八十架运输机又送来了一万二千名官兵与一万五千吨物资。
当天的另外两次运输中,八十架运输机全部满载起飞,总共运送了四万吨物资,并且在返程的时候运走了一批设备。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八十架运输机。
如果关丹机场的规模再大一些,而且没有部署其他飞机,以每天四百架次的效率动用大型电动运输机,一天就能运送十万吨物资。要知道,一个陆战师一天的消耗也就五千吨,作战消耗不会超过五万吨。
也就是说,只需要动用一百三十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就能支持一个陆战师作战。
要在以往,至少需要动用四百架战略运输机,而且每天得飞三躺,才能达到同样的运输量。
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空运,给空军造成的负担并不重。
当时,空军只在海南岛的机场部署了四套充电设备,能在十五分钟之内为八十架运输机补充电能。毫无疑问,运输机消耗的电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动用四百架普通运输机飞一千二百架次的话,仅消耗的燃油就多达十万吨,相当于整个运输量了。就算不考虑十万吨燃油的价值,也要考虑由此对后勤系统造成的负担。要知道,向海南岛运送十万吨燃油,而且运到机场,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大规模战略空运在这个时候现实出了巨大的战争潜力。
到十月三十日,运送到关丹的物资已经达到二十七万吨,其中包括第三十预备陆战师的半数主战装备。
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三天,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将全部部署到位。
虽然走海运,也能在六天内送达,但是需要动用近二十艘大型运输船,而且还得在港口耽搁一到两天。
十一月二日,搭载着第三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到达关丹港。
因为第三陆战师承担了登陆任务,所以部队没有上岸,只是做了临时休整,并且等待空军部署到位。
当天,第三十预备陆战师就从关丹出发了。
虽然陆战队更重视预备部队,在和平时期不但保留了师级参谋部,还保留了完整的指挥架构,即所有军官都是现役军人,并且保存了全部主战装备,在战时只需要从预备役军人中征召兵员就能成军,而陆战队有专门的预备役名录,大部分预备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