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二章 开战(2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53 字 2021-06-11

受光速限制,其反应速度比人类大脑慢了数万倍,也就不可能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最多只能帮助人类更深入的了解大脑的运行方式。

当然,美军没有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前沿科技上。

美军采用的办法很简单: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并且提前输入必要的对比参数,然后为计算机设置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程序。说得简单一些,这些所谓的“智能化”设备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从其海量数据库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而这些解决办法都是提前设置好的,或者说是过往的经验。如此一来,“智能化”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所幸的是,在从事相对简单的工作时,这种“智能化”已经足够了。

比如,在引导导弹攻击目标的时候,这种“智能化”就足以大幅度提高导弹的突防效率与攻击命中率。

在第一轮导弹攻击中,美军的智能化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已经得到证明。

第二批导弹到达的时候,横滨的防空系统已经崩溃,三套战区防空系统均耗光了拦截导弹。

至于赶回来的防空战斗机,根本无法及时拦截那些速度在八马赫以上的巡航导弹。

也就是说,美军的巡航导弹是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发动攻击的。

更重要的是,这批巡航导弹打击的是固定的基础设施。

打击过程中,美军导弹的命中率非常高,几乎是弹无虚发。问题是,在制订攻击计划的时候,美军肯定留了一些余量,以便在遭到反导拦截的时候,仍然有足够的导弹能够摧毁港口里的重要设施。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横滨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仍然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导弹没有命中目标。

这些导弹没有自毁,而是按照预定程序在目标区域上空盘旋,重新搜索攻击目标。

因为没有能够搜寻到高价值目标,所以导弹上的火控系统自动降低级别,并且扩大搜索范围。

结果就是,部分导弹攻击了港口内的车辆等活动目标,还有部分导弹攻击了横滨港附近的军事设施,包括防空阵地、通信指挥中心、物资仓库、军营、车辆停放场地、发电中心等等。

如果美军使用的不是“智能”巡航导弹,打击效果肯定没有如此明显。

到此,美军的打击行动结束了。

二十四点不到,牧浩洋收到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来的报告,舰队与横滨港的损失都非常惨重,而具体损失情况还在统计之中,只是卫向东一点都不乐观,太平洋舰队丧失作战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