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战争爆发前,杜小蕾就在巴黎与柏林分别向法国与德国当局表示,中国愿意与欧盟共享印度市场,并且在战后给予欧洲企业同等待遇,条件只是欧盟必须保持中立。
对欧盟来说,这是绝对划算的买卖。
说白了,就算杜小蕾不做出承诺,欧盟也很有可能保持中立,特别是在中国表现出了足够的军事实力之后。
如此一来,欧盟根本不需要付出什么,就能得到足够大的好处。
当时,美国也对欧盟做出了承诺,只是开出的条件远远比不上中国。
根据战后披露的文件,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就说服了印度总理,承诺为欧盟企业提供战争赔偿,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印度打赢了这场战争,然后用中国的战争赔款来赔偿欧盟企业。
显然,这无异于画饼充饥。
要知道,就算印度打赢了这场战争,也不大可能迫使中国支付赔款,最多只是阻止中国发动军事入侵。以印度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反攻中国,甚至连美国都办不到,又如何让中国支付战争赔款呢?
如此一来,就算中国什么都没做,欧盟也会保持中立。
当然,在“马尔代夫海战”结束后,战局变得更加明朗,连美国都打了退堂鼓,印度战败也就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谁还支持印度,那就是傻蛋中的傻蛋。
第九十五章通畅的航线
第九十五章通畅的航线,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