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决定。
至于是否安排j-25p执行护航任务,牧浩洋暂时觉得没有必要。
只要空军成功压制了印度空军,牧浩洋有理由相信,十六架j-32加上部分执行护航任务的j-32b有足够的能力击溃印度舰队的防空战斗机,而且安排j-25p执行护航任务会占用大量航空资源。
可以说,牧浩洋在这个时候面临的问题,是舰载航空兵的结症。
受航母出动能力限制,舰载航空兵在作战的时候,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也就必须在攻击与防御之间权衡。
事实上,这也是海军航空兵为什么对作战飞机的性能有更高要求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同一代战斗机中,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往往比空军的战斗机更加先进,作战能力更加全面。
在舰队作战中,一次成功的攻击往往就能决定胜负。
此外,因为战斗的突然性,舰队作战很少能够获得第二次机会,也就很少出现反败为胜的情况。
相反,空军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也就不要求一击致命。
事实上,因为空军基地较为分散,空军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也很难用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来击败对手。即便是面对较为弱小的对手,比如现在的印度、十年前的日本,中国空军也需要花几天时间,用几轮、甚至几十轮空中打击来击败对手,使对手丧失争夺制空权的能力。
这些战术上的区别,直接影响到了装备的技术标准。
这也对海军将领的作战与指挥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比就能发现,海军将领往往更加果断,某些时候甚至显得比较武断,而空军将领则更有计划性。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航空勤务人员为第二批侦察机做好起飞准备工作之后,开始为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进行准备。
在攻击战术上,牧浩洋没有太大的发言权,只是要求在凌晨一点之前,让所有攻击机完成基本准备工作,而且以一次打击彻底瘫痪印度舰队、至少使印度舰队丧失航空作战能力为基本要求。
为此,航空作战参谋做了特殊安排。
在保证每艘航母出动四十八架攻击机的情况下,其中十二架攻击机携带配备了电磁弹头的反舰导弹。
虽然电磁弹头的威力早就不如三十年前了,所有在二零二零年之后服役的战舰都有较为完善的电磁对抗系统,在二零三零年之后建造服役的战舰还具备了在恶劣电磁环境下正常作战的能力,但是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