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出发,如果能够解决发电设备小型化问题,比如制造出小型聚变核反应堆,就不再需要向前线运送燃料,用一台小型反应堆就能为成千上万的坦克战车补充电能。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确实残酷的。
到二零四一年,衡泰集团也没能找到大规模量产的方法,只是以实验室试制的方式,生产出了足够组装一辆底盘的燃料电池,并且根据试制测出的数据,向陆军递交了总体设计方案。
按照衡泰集团提交的方案,底盘不包含装甲部分的总质量能控制在十四吨以内。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也足以让陆军下定决心。
要知道,如果衡泰集团的方案没有太大的偏差,反装甲型号的总质量肯定不会超过五十吨。当时衡泰集团没有提交详细的设计方案,但是陆军利用底盘设计方案,对各种作战平台进行了估算。
可以说,衡泰集团方案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采用了综合电力系统。
到了年底,衡泰集团向陆军交付了第一辆底盘,供陆军进行性能测试。
必须承认,这辆底盘足够先进。
当时,在配重五十吨、采用履带行走机构的情况下,最大公路速度达到了每小时八十五公里、最大越野速度为每小时五十五公里,公路最大行军里程为八百四十公里、越野最大行军里程为四百六十公里,爬坡能力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更重要的是,在耗尽电能后,使用专用充电设备,能在十五分钟内补充百分之八十的电能,全充电时间也只有两个小时,而使用民用电网的话,补充百分之八十的电能只需要四十五分钟。至于可靠性,连续行军三万六千公里没有出重大故障。
如果能够量产,这绝对是陆军作战平台的理想底盘。
事实上,只要解决了底盘问题,其他作战模块根本不是问题。
在二零四一年初,北方重工下属的枪炮集团就研制出了三十五毫米线圈电磁炮,测试时的炮口能量达到了三十六兆焦,比一百四十毫米电热化学炮提高了百分之八十,而且还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提升空间。如果有合适的弹种,这门电磁炮在两千米处的穿甲能力能够达到惊人的一千八百毫米。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第五代主战坦克在全披挂的情况下,也挡不住这门电磁炮打出的穿甲弹。
当然,线圈电磁炮绝对是“电老虎”。
试制样炮的能量转化效率只有百分之十四。也就是说,如果使用衡泰集团的燃料电池提供电能,每发射一枚全威力穿甲弹,就要耗光一百八十公斤电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