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章 保持沉默(2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233 字 2021-06-11

,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埃及陆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已经进入西奈半岛,算上预备役部队,总共投入了近三十万官兵,而以色列的作战部队只有二十万左右,而且只有一个王牌旅与七个常备旅,其他都是预备役旅。从战场形势来看,埃及陆军仍然掌握着内线作战优势,后勤保障的难度比以军低得多,可持续作战能力超过了以军,因此有更大的韧劲。

综合这些因素,只要不在指挥上犯错误,击败以军的难度并不大。

有戚凯威坐镇,指挥上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忽略。至少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戚凯威的命令都得到了落实。

只是,这份报告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戚凯威没有提到击败以军后的问题。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西奈半岛上取胜之后,埃及军队该何去何从?

按照魏成龙的分析,戚凯威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避免让黎平寇在做出政治决策的时候受到影响。

要知道,就算埃及军队能够在西奈半岛上击败以军,也不见得能够攻入以色列。

原因很简单,随着战线向东退役,埃及军队的后勤保障将越来越困难,而以军将逐步转为内线作战。此消彼涨之下,埃及军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如果考虑到两军素质,特别是以军在逆境下表现出来的作战能力,埃及军队根本不可能在国境线对面击败以军,甚至有可能遭受惨败。

结果会如何,恐怕就没有能够想到了。

别的不说,如果遭到了重大挫败,埃及军队的士气一落千仗,别说攻入以色列,能守住战线就很不错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在旗开得胜之后,被以军抓住反击机会,结果一溃千里,眨眼间就丢掉了胜利果实,最终还被以色列突破了苏伊士运河防线。如果不是阿拉伯国家全体行动,拿起石油做武器,逼迫西方国家停止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恐怕埃军连开罗都守不住。

历史重演的话,埃及军队的结局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此一来,在情势报告中,戚凯威自然得忽略这个问题。

牧浩洋没有忽略这个问题,但是也没有在转交的报告中专门提出来,因为他也知道,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让黎平寇受到影响。

正是如此,戚凯威提交的情势报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戚凯威没有提到的东西,对美国总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当时,五角大楼也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战争情势分析报告,其中明确提到,即便埃及陆军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