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十九章 海湾(3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48 字 2021-06-11

单边外交政策,更加注重大国之间的多边外交政策,通过在大国之间周旋,获得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

当然,军火贸易也促进了经济往来。

从第一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在军火贸易领域就使用人民币结算,不再使用美元,因此众多海湾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石油贸易的时候,开始接纳人民币,并且把人民币当成第三种储备货币。

事实上,巨额军火贸易,增强了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能源贸易。

说得直接一点,海湾国家为了从中国采购军火,就得向中国输出石油、天然气等,获得人民币。

正是如此,在二零三四年之前,中国的能源进口一直比较顺利,没有遭到西方遏制。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在二零三一年,石油消费量高达十三亿吨,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来自海湾国家,天然气进口量高达四百八十亿立方米,其中百分之四十八来自海湾国家,此外还从海湾国家进口了约三亿吨石化产品。

事实上,在二零二七年,中国就超过欧盟与美国,成为海湾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经济与贸易上的往来,成为促进中国与海湾国家交往的重要因素,也是海湾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问题是,破坏这一纽带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

与海湾国家的能源贸易在二零三一年达到顶点后,中国的能源进口量开始减少,特别是在推出了国家能源战略计划,可控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肯定呈逐年递减趋势。按照某些西方经济学家预测,从二零三五年开始,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大约百分之三的速度减少。到二零四五年前后,中国很有可能成为能源输出国,不再从外界进口能源。

果真如此的话,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海湾产油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早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全球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海湾产油国将遭到重创。如果可控聚变技术达到了商用化程度,石油就不再是战略资源。对于完全依赖石油为生的海湾产油国来说,这无异于失去了最主要的生存基础。

受此影响,海湾国家出现了分化。

像科威特、卡塔尔、巴林等实力较弱的国家纷纷倒向西方,希望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积累足够多的社会财富,完成社会转型。拿巴林来说,该国从二零二八年开始,陆续用石油收入购买西方国家的债券,建立国家信托基金,意图在二零四五年之后,为每一位国民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