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三章 最后反击(3 / 4)

燃烧的海洋 闪烁 3142 字 2021-06-11

困守折钵山的日军只剩下了不到两百人,另外还有大约一百名伤员。

因为没有抗辐射药物,所以这些日军的处境非常艰难。

说得直接一些,幸存下来的日军,都遭受了严重的粒子辐射,即便陆战队不打过去,再过几天也会完蛋。

根据日军的作战记录,当时半数以上的幸存者身上已经出现了辐射病症状。

陆战队占领折钵山的时候,仅有二十二名日军官兵幸存了下来。虽然他们都被立即送往“孙思邈”号医疗船,得到了及时救治,但是没有一个活到一周之后,全部死于严重的辐射疾病。

当然,这二十二名日军官兵也没有白死。

通过他们,“孙思邈”号上的军医掌握了粒子辐射病后期症状的主要特征,获得了治疗粒子辐射病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来开发更高效的抗粒子辐射药物提供了帮助,也为拯救更多人打下了基础。

当然,中**医在这二十二名日军战俘身上做了些什么,根本没人知道。

十多年后,一名在“孙思邈”号上服役,参加过硫黄岛战役的军医在回忆录中提到,当时为了获取更多的病理材料,在日军战俘上使用了多种还没有进行过临床实验的药物,并且设法延长了他们的生命。此后,四具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战俘遗体被送回国内,供辐射病理学专家解剖分析。

只是,中国官方从未承认,而是宣称海葬了日本战俘。

显然,这是一起丑闻。

只是比起后面发生的事情,这就不算什么了。战后,中国率先开发出能够有效控制粒子辐射病症的药物,至少拯救了数十亿人,或者说延长了数十亿人的生命,而针对粒子辐射病症的研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个白天,牧浩洋过得一点都不轻松,到最后却白忙活了一场。

直到太阳落山,前出的“南宁”号驱逐舰,以及前往休恩群岛待命的炮击编队都没有发现日本舰队。

牧浩洋不得不相信,日本舰队没有从新喀里多尼亚北面通过,而是在南面转向。

日落后,牧浩洋下达了转向命令,让航母战斗群沿着所罗门群岛北面航线,向西北方向航行。

七点不到,两艘航母出动了第一批侦察机。

因为可以肯定,日本舰队已经在航空兵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第一批侦察机的数量提高到了三十架。

如果能够及时找到日本舰队,就能在天亮前发动攻击,甚至有机会发起两次攻击。

为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