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但是必须在此期间进入西太平洋,为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做好准备。如果有必要,海军将执行部分低强度的空中突击任务。
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之前,海军就将进入战争状态。
按照牧浩洋的提议,最好在战争爆发之前,让舰队进入西太平洋,而不是等到战争爆发之后再出动舰队。
原因很简单,中国舰队前出西太平洋的通道并不多,极易遭到封锁。
进入第二阶段后,将以夺取制海权为主要任务。
当然,这没什么好说的,关键就是在海洋战场上击败日本舰队,打掉日本最基本的国防力量。
对日本来说,丧失制海权就意味着战败。
因为该阶段的作战行动以战术为主,所以牧浩洋没有多做介绍,只是强调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是密切监视日本舰队的行动,为制海作战提供可靠的情报支援。
二是该阶段作战行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极有可能在战略突击任务完成之前就与日本舰队决战,此外还有可能面对外来干预,因此在作战行动中,必须赋予舰队指挥官最高决策权。
黎平寇没有讨价还价,当场就答应了牧浩洋提出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按照黎平寇的意思,牧浩洋既是最高指挥官,也是舰队指挥官,因此得由他指挥舰队作战。
这让牧浩洋有点惊讶,因为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没有向腾耀辉提起过。
还好,腾耀辉没有提出异议。
进入第三阶段之后,战争的结局已无悬念,而牧浩洋在这个时候,采纳了由黄峙博提出的建议,即给日本保留一线希望。
按照他的部署,第三阶段将以战略封锁为主,以迫使日本投降为主。
可以说,这也是争论最激烈的地方。
按照黎平寇的观点,既然已经在空中战场与海洋战场上击败日本,夺取了制空权与制海权,就没有必要进行战略封锁,而是应该扩大战略轰炸规模,然后在日本外岛登陆,最终登陆日本本土。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也正是牧浩洋的观点,即速战速决。
根据牧浩洋的判断,最多三个月之后,就能获得登陆日本本土的机会,也就有可能把战争时间控制在半年左右。
只是,谁也不能否认,三个月的战略轰炸,不足以彻底打垮日本。
也就是说,如果在开战三个月后登陆日本,地面战争肯定会打得非常惨烈,而且日本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