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三四年底之前得把进度提前一年。第三阶段调整重点为远期项目,即计划在二零三七年之后完成的项目,在二零三三年初,要么暂时下马、要么推迟建造与开发进度。
可以说,此举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集中力量打赢二零三五年的战争。
第一阶段调整,主要涉及两艘航母、四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八艘护卫舰与四艘攻击核潜艇,以及j-30与j-32项目,陆军主要为四个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五十四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军的换装工作,陆战队则以整编现有作战力量,完善两栖进攻力量为主。
在二零三二年的最后两个月里,牧浩洋的主要工作就是落实第一阶段调整方案。
受黄峙博委托,在这两个月里,牧浩洋跑遍了大江南北,不但去了所有大型军工厂,还去了基层部队。
作为配套工作,在加快装备建设的时候,还得留住骨干人员。
为此,国防部在十一月底颁布了一份临时人事条例,即在二零三五年之前,所有志愿延长役期的军官与士官在延长服役期间,在现有的各项福利基础之上,总津贴将逐年递增百分之十五,基层士兵则递增百分之十二。半个月后,总参谋部正式向下设的各大军事院校发放了新的招生条例,把招募现役军人的比例由之前的百分之三十提高到百分之六十,增加现役军人的入学比例。
这两项举措,最大限度的挽留了役期将满的军人。
要知道,基层官兵、特别是基层军官与士官在退役时,年龄大都在二十八岁到三十六岁之间,而这正是军人的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黄峙博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牧浩洋并不知情,黄峙博也不可能告诉他。
在牧浩洋外出的时候,黄峙博特意找到腾耀辉,确定了牧浩洋在总参谋部的地位。按照他与腾耀辉私下达成的协议,牧浩洋将以陆战队司令的身份,长期留在总参谋部,负责策划与组织对日战争,并且在战争爆发后担任前线总指挥,腾耀辉在此期间必须赋予牧浩洋独立决断权。
为此,黄峙博也做出承诺,将在退役后,积极支持腾耀辉。
对腾耀辉来说,他无法拒绝黄峙博的提议。
原因很简单:黄峙博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总参谋部基本上取代了国防部,甚至可以说国防部成了总参谋部的下属机构。可是在行政编制上,总参谋部应该隶属于国防部,听从国防部指挥。黄峙博退役后,总参谋部与国防部的关系肯定会发生变化,而腾耀辉没有足够的